曹红霞
自新政度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要把握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政府会计制度也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更为细致和规范的论述,文章就主要围绕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会计核算处理方式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这方面,对固定资产的价值确认、折旧处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更加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还通过增设“待处理资产损益”这一会计科目,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和审批的流程,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事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不断的优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新政府会计制度强调的是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就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发生形变的一类资产,主要就包括房屋、设备、档案以及事业单位各部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类办公用具等。这些固定资产其相应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损毁,有些固定资产需要做折旧、转让或者报废处理,那么对这类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和确认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避免闲置浪费,就必须要遵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并且建立固定资产价格目录,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加强和改进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不断的完善其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用了双基础体系来进行会计核算,就是说实现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分离,在具体执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平行记账的方法对于现金收支进行双重的核算,这样就实现了对于一些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固定资产来说,进行了双重的报账和审核,这样就强化了对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以及固定资产转让、处置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避免出现固定资产账目不清的情况,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事業单位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政府协调和社会服务职能,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划拨,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和有效管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就表现在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往往更加强调对固定资产管理支出的成本清算,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评估,所采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范也比较陈旧落后,没有添加新政府会计制度其中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对固定资产的清算和折旧方法落后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清算和折旧处理的方式方法还比较落后,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就表现在,事业单位普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目录,没有细致的对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划分,就很容易导致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折旧或者转让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账目和台本账目存在严重不符的情况。其次是表现在事业单位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再确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没有科学的计算,这就导致在进行资产折旧时一般都采用低价处理的方法,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造成事业单位资金亏损,影响财务资金的运行和周传。
(三)忽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维修等的监管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忽视对固定资产采购与维修等方面的监管。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针对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相应的固定资产在采购和资金申报等方面存在着流程不够规范的问题。事业单位的各部门没有严格的遵循采购制度,甚至存在这吃回扣的现象,这就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质量,不仅会增加后期的维修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一)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下,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断的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标准依据。事业单位应当明确的确定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要制定固定资产申报、预算、采购、确认、计量、价值评估、维修管理、再确认、资产处置等一系列有关资产管理业务的量化管理标准,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让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更为清晰和详细的掌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要从会计核算方面入手,对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按照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入账,切实的执行双基础核算的方法,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清算与盘点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盈亏、损毁或者报废问题,在未得到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都批准之前,都要纳入到“待处理资产损益”这一会计科目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规范对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立固定资产目录,实行卡片对账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分类,并且明确的标明固定资产的来源、初始成本、管理责任人、维修折旧等的相关信息。这要在年底对固定资产进行倾向和盘点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台账和细账进行比对,确保账实相符。
(三)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及维修管理程序
事业单位还要强调规范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及维修管理的程序。尤其是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事业单位可以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门,汇总其他各部门的申报信息,从而对固定资产支出情况进行预算编制管理,并且通过对固定资产项目的审核,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的可以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护,避免出现资产浪费问题。另外,采购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在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固定资产的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保证国有资产的实际利用价值。
四、结语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新政度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加速财会改革,优化会计核算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