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有关博物馆的大数据: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31座,以上海常住人口2420万计,每18.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资源,它将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加以展示,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感染力。走进博物馆,沪上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博物馆当做“第二课堂”。但是,仅看看逛逛听听讲解就能在这个课堂里学好、学懂知识吗?国外的博物馆又是如何让展品变成“活教材”的?
近日,在杨浦区教育学院举行的“终身发展视野下博物馆教育”——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可以把博物馆逐步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真正“拆墙”,开辟博物馆的教育新路。
相对于学校的教育方式,博物馆的教育环境更具有立体感,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点,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补充、拓展与延伸,这也正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但是由于专业组织者和志愿者的資源问题,这些课程数量还是比较少。很多家庭自发带孩子去博物馆主要就是参观和体验,缺乏引导,探究和发现也不够。
对于上海的青少年而言,如何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第二课堂而不仅仅限于走马观花,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建议:将博物馆逐步纳入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制度建设中。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