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学情与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

2019-01-14 02:48王坤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情自学新课程

王坤

目前,中职学校都面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纪律涣散、教学质量与效益低下等问题,我们应针对中职生的学情状况提出改进教学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和了解学情,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调整教法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一、学情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进入中职学校后,有一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又有什么用。由此导致学习的态度也不端正,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缺乏自尊心、自信心,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没有学习的压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一遇到学习困难就“缴械投降”,而不惜把时间用到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谈恋爱等上面。

2.缺乏自信,有自卑感

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相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因为从小到大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因而受到家长的埋怨、教师的指责、同学的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我反正不如别人,学了还有什么用?”这些学生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情绪中,对学习丧失信心。常表现为冷漠、厌倦、缺乏兴趣。

3.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虽花了不少时间,但学习效率很低;有的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中不得要领,缺乏针对性;有的学生学习与社会工作和课外活动的关系不能处理好,常常因工作或活动冲击学习,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很好地排除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听课效果差,不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条件。

4.基础差跟不上,没有学习兴趣

有些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种种原因造成基础差,到中职学校后,教学内容更抽象,特别是我校是医学类的,医学知识课堂信息量大,跨度大,有些教师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日积月累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上述种种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不良循环。造成少数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必须以现代学习理论为依据,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中的教学行为应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关注,即不仅重视教,更应关注学;不仅重视学,更应关注人,更多關注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个性发展。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主张,这与我们今天的“学情理论”一脉相承。我们施教的对象——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素质,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法。

二、教学改革策略

1.关注起点

走进课堂,我们还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有时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起点估计不足。如果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估计有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对教学作出调整,从学生的认知起点来把握教学起点,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2.关注学生自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须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为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学。但在自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那将会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孩子或自制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这种自学将成为无效的自学。教师应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情,靠近学生,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随时指导,点拨思路,及时反馈,推广学生好的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充当伙伴,参与其中,关注他们的合作情况,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成效,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4.关注“错误”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亦蕴涵着宝贵的教学资源。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教师要将错就错,因势利导,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关注灵感,顺学而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胡思乱想”,这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灵感,或许是一种“奇思妙想”,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因此,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观,关注学情,注重生成,让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来激活全班同学和教师的创新思维。在医学学习中,更是有着“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因此,教学必须关注、了解学情,尊重、适应学情,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可能出发,调整或优化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调整教学的起点、坡度和速度;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出发,设计或调整自己的教法,使学生能适应新教法。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学情自学新课程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