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智娟
一、核心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概念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现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且有利于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学校教育作为关建的教育环节,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塑造必备的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相适应,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和教育根本任务。基于此,在核心素养视觉下,应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考察,摒弃以往仅注重应试考察的误区,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着手考察。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特点来看,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以学生的创新、演绎归纳、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指针,全面地改善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二)创新意识。创新是指突破现有思维模式,不墨守成规,勇于提出有别于普遍或常用的思路。即在特定的环境中,应有成熟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基于实际需求或理想化需要的目的,对原有的技术、方法、模式、流程、环境进行一定的修正或创造,并取得一定的收获。由此可知,创新是有一定的条件的,既包含原有的思维模式基础,还包含创新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其中,创新的导向是尤为关键的,因其与创新意识密切相关。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关建在于重塑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本质在于拓展学生思维的范畴,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批判。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理解
结合特定的学科教学实践,便于理解和掌握创新意识的内涵。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创新意识可从如下方面进行理解。
(一)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础
结合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足,通常更乐于进行接受式的学习。因为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相比耗费的思维成本更低,且几乎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但从长远来看,创新意识的缺失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普遍存在仅能掌握讲解过的题型,对于未遇到过的题型便毫无思路,而着正是一线数学教师普遍遇到的教学难题。
(二)独立思考是创新意识的保障
结合数学史上的创新发现,其大部分均与研究者个体存在一定的关联,即在培养创新意识时应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予以足够的重视。独立思考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已有个体经验和先前经验互相作用的过程。以数学学习为例,当学生对菱形的性质进行学习后,便会开始思考如何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学生产生这一问题后,迅速在头脑中呈现出普通四边形转变为菱形的表象,或者直接产生菱形表象,紧接着思考菱形需要具备地条件。当学生认识到若某一平行四边形符合“思辨相等”或“对角线垂直平分”等情况时,便会得出菱形的结论,其本质是在创新了已有的知识基础。通常来讲,这个表象是隶属于学生个体。因此,创新意识需要自我思考进行保障是具备较强的科学性。
(三)批判思维是创新意识的灵魂
结合数学中四边形学习可知,在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学习后,部分学生发现了其共性,即均采用按照先性质后判定的流程,从而产生了疑问,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性质和判定间的关系”“其他几何图形是否也符合这一特点”。而在解答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易于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本质,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学习的内容。基于此,筆者认为该思维兼具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内核,学生只有掌握批判性思维,才能不被课本所束缚,拓展和创新思维空间。
三、初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基于教师视角
1.建立创新意识度。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应该及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积极获取新的知识和私聊,及时纠正以往的认知偏差,并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观念,从以往教学中的指挥者角色调整为引导者,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位置。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革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教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协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规律和方法、思想的由来,进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也应对备课模式予以创新,采用集体备课的新模式。借助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群策群力,跳出教师个体研究资源不足的囧境,尽可能地避免教学失误 的出现,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好基本知识,并能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二)基于学生视角
结合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创新意识培养路线?若仅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必然难以找寻模式化的方案。但若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此,笔者将培养途径进行初步的划分,并结合“一次函数”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1.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需要首先构建概念,核心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一次函数关系的存在,即结合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潜在的一次函数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构建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融入到思维情境:在登山时,海拔美上升1千米,则气温会降低6摄氏度,若登山队员的出发地点温度为10摄氏度,在向上登高x千米后,此时的该位置的温度为y摄氏度,则气温y和海拔x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2.问题驱动,激活多种思维。例如,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认为:y=10-6x的解析式并非课堂所接触到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y=kx。基于此,会衍生出多样化的问题。如解析式的差异,是否意味着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学生结合所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其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有所出入,从而表明其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而函数的具体定义和性质,是学生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此时,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就不应干预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猜想和探究。猜想的过程与直觉思维紧密相连,而探究的过程反映了逻辑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帮助学生获得领会到新的事物。
3.批判反思,挖掘思维深度。除前文所述外,还可对创新意识培养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如让学生任选角度,自主对不同的一次函数进行比较。其中的核心点在于让学生自主和角度自选。在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比较过程过程颇具意义:有的学生从函数图像的角度进行探索,而有的学生则进行挑战,对k和b值的正负性进行分析,其本职业具备创新的内核,而该创新能够提供条件让学生全面分析k、b不同取值时函数的情况。此类创新是值得鼓励的,即具有一定的创新深度,又辅助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大部分性质。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