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 吴亚平 汪聪 胡希琴
摘要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进行了总结,尝试引入强调参与性、互动性、分享性的文化工作坊活动形式,改善现有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活动存在较多的形式传统、内容单一、受众狭窄等问题,探索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在优秀文化的普及、推广与融合创新方面的职能与内涵,以更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图书馆文化活动,更有力地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化服务 文化活动 文化工作坊
分类号 G123 G258.6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9.06.016
1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其职责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对文献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而是不断发展成为集信息与知识服务、文化与素养培养、科研与创新支持等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体。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更是需要在交叉学科研究支持、全球化教学支撑等新的信息服務领域努力探索,而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积极拓展也同样是高校图书馆不能忽视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高校要“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宣传”,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1]
因而,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当前日益重视数字化、学科化,偏向先进技术与理念发展的同时,也应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投入、大胆创新,努力发挥图书馆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等基础职责,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2]。“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20世纪60 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将“工作坊”的概念引入到都市计划之中,使之成为可以为各种不同立场、不同族群的人们提供思考、探讨、交流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工作坊具备探讨话题更有针对性、组织形式更为灵活、费用较为低廉等鲜明特征[3]。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强调“参与、互动、分享”理念,在图书馆的技能培训等活动中已有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之引入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中,也将改善现有的模式,带来新的活力。
2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研究现状
2.1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研究
针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服务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如:陈幼华等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文化服务活动中的模式创新,其中着重在图书馆文化环境布局、多元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校园智力资产保存及管理、文化服务活动中创新型元素的引入等方面作了重点规划与设计,而在活动形式上则以文化环境设计、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竞赛、沙龙、名师库建设、真人图书馆为主体形式[4];陈灏等介绍了开展“大学文化超市”的模式创新服务和建设经验[5];万颖萍介绍了海南大学图书馆结合地域特色建立“文化人类学实验室”及“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厅”的创新案例,将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入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并形成了独特的馆内人文风景[6];马祥涛等则提出“互联网+”浪潮下,图书馆文化服务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创意活动,实现“互联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7]。
2.2 高校图书馆工作坊服务模式研究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应用工作坊这一活动形式方面也有不少案例,主要集中在科学创新、技能培训与阅读推广等方面,如西南大学图书馆以学生团队为主要运营者组织了阅读推广工作坊,包括新生季、民族月、读书月及毕业季期间举办的各类阅读推广活动[8];我国台湾大学图书馆为协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效,举办了学习策略工作坊[9];北美部分高校图书馆针对数字学术、数字基础、数据技能、数字人文等内容开展了大量工作坊活动[10];等等,其不仅展示了工作坊这一活动模式对于技能操作型内容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展现了其“参与、互动、分享”的活动形式对于学生这一年轻群体的较强吸引力。
综上可见,目前高校图书馆虽已开始重视自身的文化职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与文化活动,但是在活动形式与模式上还主要采用展览、讲座等较为传统的形式,参与活动的师生还普遍处于被动接收文化信息的状态。而对于大部分有待传承的优秀文化而言,则表现出欣赏门槛较高、入门成本较大、受众面较窄、吸引力不如流行文化等特点。传统的活动形式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活动的传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前来参与的师生大多是听完、看完为止,未能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内容、体验优秀文化的核心魅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便更多地只能停留在表面。而工作坊活动模式则恰恰具备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参与体验、注重深度交流等特点和优势,同时诸多图书馆应用案例也展现出将工作坊引入图书馆活动具有较好的实施基础和较高的可行性。因此,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文化活动中引入工作坊模式,从提升用户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的角度出发,尝试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3 高校图书馆文化工作坊的设计与实施
3.1 文化工作坊的方案设计
(1)文化工作坊的主题选择与形式设计
文化工作坊的设计初衷虽然主要是突出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但不同优秀文化内容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氛围要求,因而并非所有文化内容都适合工作坊这一形式,也并非所有适合工作坊形式的文化内容都能够采用同一种工作坊形式。因此,图书馆更应谨慎挑选文化工作坊的内容主题,充分尊重不同文化内容的欣赏以及参与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适宜的互动参与形式。例如,对于音乐和戏曲等主题,可将传统的以推荐、聆听为主的活动形式改为“介绍+体验”的形式,由音乐教育名师、音乐家带领大家边听、边解读、边答疑的互动形式,逐步带领师生学会音乐和戏曲的欣赏;对于绘画和书法等主题,则可改用参与度较高的“讲授+互动+尝试”形式,由绘画艺术教育名师、书法爱好者带领师生从临摹开始,尝试亲手体验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入门与创作,近距离感受看似遥远、深奥的文化内容;而对于设计创作等主题,还可选择参与程度更高的“体验+交流+创作+展示”等活动形式,从传统的以投稿比赛或单纯展示复杂设计作品的形式,改为人人都能轻松完成,作品可自由展示,参观者也可参与作品展示的主题形式,鼓励师生敢于创作、勇于创新、善于展示、乐于分享。
(2)文化工作坊的组织与合作
以文化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坊,其有效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图书馆在学生文化需求上的积极调研,在活动主题与规模上的提前规划,在活动形式上的认真设计,在支撑团队与资金、空间上的详细筹备。但即便如此,想要有效实现上述多样化的文化工作坊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仅仅依靠图书馆的力量仍然是较为困难的,还需要图书馆积极寻求多方面的合作,如与学生社团、校友会、社会组织、数据库商等开展合作,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与特点,共同促进文化工作坊的不断完善。
(3)文化工作坊的内容拓展
图书馆在上述多样化的文化工作坊活动中,在发挥自身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同时,也可以积极推动活动内容的拓展,丰富活动的内涵。比如,一方面图书馆可以从文化内容的载体出发,结合图书馆相关文化书籍与多媒体资源,进行阅读推广与资源推荐服务的嵌入,方便师生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这些资源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与信息,也有效地对相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进行了推广;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从图書馆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出发,结合更多图书馆和学校的历史、人物、建筑、社团等知识,帮助师生在活动之余更好地了解图书馆、了解学校、了解社团,从而推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3.2 文化工作坊的特色与实施案例
工作坊将其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和较高的参与互动性融入文化活动设计中,由原来的“内容为王”转变为“体验为先”,可对年轻学生群体产生较强吸引力,吸引更多师生来关注文化内容,并产生兴趣来深度了解和体验其内涵和魅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活动带来新的活力,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文化工作坊活动的特色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形式融合,提升不同主题活动体验
文化工作坊能够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强、组织形式灵活的特点,以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来适应不同优秀文化内容的特点和需求,提升活动的可参与性与互动性,从而能够在为师生充分展示优秀文化内容的同时,尽可能提供近距离体验和亲身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让师生逐步、深入地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
例如,针对传统音乐主题,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从传统的聆听到互动与欣赏”的系列文化工作坊活动,包括有“古琴艺术与礼乐精神”古琴主题活动:邀请北京大学琴社的创始人和社长李虎群老师,带来古琴艺术主题讲座与体验活动。李虎群老师在广阔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对乐的文化价值、生命价值做出深刻的诠释,把以艺臻道的理念和方法介绍给大家,并亲抚古琴。参与的读者现场感受和体验了乐的精神、乐的魅力,在聆听乐曲的同时,也和李老师一起交流、解惑,增进了关于礼乐知识的理解。此外,“古典音乐、歌剧与电影交织的美丽光影”古典音乐主题活动:由来自台湾的连纯慧老师以古典音乐、歌剧与电影间的艺术交融为题,为师生分享音乐欣赏心得。连老师以丰富翔实的材料、活泼生动的方式为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音乐欣赏盛宴,活动后半部分是交流环节,参与师生纷纷抛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与老师交流和探讨,反响十分热烈。图书馆也针对活动中提到的作品和音乐家,为师生精选了相关的图书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推荐,方便师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的阅读和知识。
而针对绘画艺术主题,北京大学图书馆则推出了“从传统的欣赏者到亲身参与的创作者”的系列文化工作坊活动,包括有“邂逅油画,约绘图书馆”油画主题活动:以油画欣赏与临摹为主题,举办油画艺术体验活动,带领师生走近油画艺术。此次油画艺术沙龙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老师进行油画知识和油画欣赏的知识讲解,二是由老师指导大家现场临摹毕加索名画《拿着书的女人》。参与活动的师生不仅亲手体验了油画的绘制过程,从0到1完成了自己的油画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学到了油画作画特点、基本工具、油画派别、大师作品色彩借鉴、油画的光影控制和透视关系等内容,并通过图书馆精选的油画相关书单,更深入地了解了油画的历史与知识。
(2)多样化展示,鼓励广大师生创作分享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承担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的职能,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文化创新在内的文化功能实践诉求[11]。而文化创新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师生对于各类型优秀文化的充分实践、敢于创作与分享交流的基础之上。因而,文化工作坊一方面可通过小范围交流的活动形式,在内容上降低门槛,关注入门级用户,让更多师生能够实际参与到文化内容的体验和实践中;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活动中加入作品征集、分享与比赛等环节,在活动中鼓励师生多尝试创作和创新,并利用图书馆多样化的展示空间与设施来为师生提供更多作品展示与交流分享的契机,以身边人的作品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设计、参与展示。
如北京大学图书馆2017年末举办的文化工作坊“燕园落叶艺术节”艺术创作主题活动,就是一次师生从“浅层次的尝试创作”到“深层次的内容创新”都可以共聚一堂、一展风采的文化展览活动。活动以 “燕园落叶艺术展”为主要形式在图书馆中厅举办,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落叶主题艺术创作征集,第二部分为图书推荐展,第三部分为植物标本展,第四部分为参赛作品展;以落叶画、落叶装置、大地艺术等方式,用落叶保留了燕园的秋天。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师生亲手制作以落叶为原材料的艺术作品,利用有趣的布展形式吸引了更多师生前来欣赏和体验,还特别展出了《燕园草木》《燕园草木补》《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等燕园自然读物。
(3)多元化合作,积极发挥文化平台优势
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各个学科师生的交汇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中心之一。因而,一方面图书馆在文化工作坊的策划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整合学生社团、校友会、社会组织、数据库商等多方资源与力量,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长、不同爱好学生之间的文化合作与碰撞,形成内容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的活动主题,另一方面,在文化工作坊的组织和实施方面,图书馆也积极寻求多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与特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工作坊的策划与组织方面便与学生社团(如北京大学琴社、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等)、社会团体(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等),数据库商(橙艺在线等)展开多方面深入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不仅拉近了图书馆与学生、文化团体的距离,也帮助文化类学生社团更好地开展其社团文化活动、履行其文化传承职能、提升其社团活力与影响力,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4)品牌化发展,整合校园零散文化活动
工作坊活动形式规模较小,形式多样,适合形成系列活动,通过高频次举办来逐步积累关注人群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所以图书馆可以针对现有文化服务活动组织较为零散、关注人群各不相同、影响范围较为有限的问题,通过文化工作坊的活动模式积极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打造成一个在师生心中影响力大、持续举办、内容丰富的品牌活动,更有效地进行文化宣传推广服务,而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对于图书馆的形象塑造与文化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目前,北京大學图书馆文化工作坊通过近1年的活动举办与宣传,已经对校内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电影等多种类型文化活动进行了整合,不仅让文化工作坊这一服务品牌逐步在师生中产生了影响力和凝聚效应,还实现了在不同文化活动中融入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宣传、阅读文化推广等内容,这种尝试也得到了校内外的认可,并获评“中国图书馆学会2017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3.3 文化工作坊的效果与不足
图书馆文化工作坊系列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师生的广泛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每场活动的报名参与名额均早早被预约一空,“燕园落叶艺术展”“邂逅油画,约绘图书馆”等活动不仅在校园中得到了广泛好评,还在微博、微信、校园BBS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形成了热点话题。而随着活动的不断举行,也展现出一些活动组织中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文化工作坊活动虽然实现了整合更多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但也产生了主题分散、缺乏体系的问题,需要后续在主题设计时加以着重考虑;二是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每场活动参与名额均较为有限,这也导致很多感兴趣的师生未能参与进来,根据师生反馈,图书馆今后可考虑同一主题举办多场,以便能让更多师生获得参与机会;三是作为线下实体活动,其受时间影响较大,需要避开师生教学科研与课业学习的高峰时期,使得活动的举办受到诸多限制,如何更好地利用师生空闲时间,利用好直播、在线参与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文化工作坊活动,值得图书馆去继续思考和探索。
4 总结与展望
图书馆文化工作坊活动的推出,一是希望利用参与互动式的活动形式协助艺术与文化知识在校园内的推广与传播,助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希望为师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参与和体验优秀艺术与文化内容的机会;三是希望以艺术与文化内涵丰富师生的文化视野,同时拓展师生的阅读广度;四是希望以活动引导读者回归图书馆,关注优秀文化、关注阅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也体现出了师生对此类型文化活动的迫切需求。虽然目前图书馆文化工作坊还存在着主题较为分散、覆盖人群较为有限、可持续性有待提升等不足和问题,但仍然不失为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校园艺术与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综合文化素养方面所做的一个有益且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也希望未来有更多高校图书馆能够继续完善文化工作坊的活动模式,推出更多更具特色的文化服务与活动,有力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健晖.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建设与发展探析——以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8(3):75-79.
2 徐长林,杨玲,李艳菊.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79-81.
3 陈进.工作坊——图书馆员提高素质新途径的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17(S1):84-87.
4 陈幼华,陈进,郝雁.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35-41.
5 陈灏,李晓赤,柳建华.“大学文化超市”: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新模式——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12):51-56.
6 万颖萍.高校图书馆传承地方文化的实践探索——以海南大学图书馆“地方民俗文化协同实验平台”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0):85-87.
7 马祥涛,张收棉.“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8(1):4-9.
8 张麒麟,李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学生团队的运营实践与思考——以西南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坊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24):70-73.
9 唐承秀.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多元拓展——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参访心得[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11-15.
10 鄂丽君,单伟,陈淑平.北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教育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8(2):61-68.
11 胡春湘.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的旨归[J].图书馆建设,2015(4):21-24.
12 张月群,俞海平,丁青.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19):68-73.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7日
(责任编辑:关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