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政产教融合模式探讨

2019-01-14 03:56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地区资助

杨 梅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自习总书记2013年提出“精确扶贫”以来,我国扶贫脱贫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需先扶智,教育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2016年,教育部等六个部门印发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就业导向,注重技能”的基本要求,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其“造血” 能力,从根本上实现摆脱贫困和致富的目标。2018年1月由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方案(2018-2020年)》中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脱贫与技能培训的精准对接。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不仅要教授贫困学子就业创业的技能,还需要通过整合利用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实现多方联动融合,帮助贫困学子“上得起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政产教融合”框架

“政产教”融合模式是基于高职院校的视角,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的跨部门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为贫困学子接受职业教育提供支持,并为其就业提供保障,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扶贫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政产教”融合框架

构建“政产教融合”模式,对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而言,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政府一方面通过资金、政策的支持,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深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产教融合进行统筹规划,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来激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对接的效率,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对高职院校而言,通过准确获取企业和当地政府的人才技能需求,优化办学计划,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实现教育扶贫。此外,对企业而言,参与高职院校办学计划的过程中,与高职院校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2 构建 “政产教融合”模式的策略探讨

2.1 加强教育扶贫宣传,鼓励贫困学生报考高职院校

招生环节的精准扶贫,指的是通过实施向贫困地区学生倾斜的专项招生计划,为贫困学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湖北省2016年发布《省招委 省扶贫办关于在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专项招生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安排专门计划招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考生,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贵州省、甘肃省等西部省份均发布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的专项招生实施方案,从政策上为贫困户考生提供优质升学机会和财政资助。为贯彻落实招生扶贫政策,实现教育扶贫目标,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当地政府制定的教育扶贫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实施专项招生计划,在招生数量和招生比例上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此外,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当地中学的招生宣传,获取的信息以及对高职院校的了解有限。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各级招办和中学的合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以及招生工作咨询电话等渠道,做好招生政策的宣传。一方面帮助贫困家庭了解国家、地方政府以及院校对贫困学生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促进贫困家庭教育脱贫观念的形成,加深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鼓励贫困学生继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2.2 为贫困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资助体系

学费和生活费的支出是贫困生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考虑因素。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资源,为贫困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资助体系,以支持贫困学生继续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资助体系主要集中在经济帮扶,并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学费减免等为辅的多元资助体系。政府的财政资助是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如《通知》中指出,“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同时还可享受没人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雨露计划’资金补助”。高职院校需要对在校的贫困学生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其家庭状况,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对于贫困学子的资助政策,以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资助。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帮助也应该成为对贫困学生的重要帮扶方式。高职院校在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帮助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他们思想的培育,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帮助学生建立自立自强的品格,避免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动员和吸引企业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开办委培班,面向特定贫困区域的贫困学子提供资助,由企业资助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其特长的护理专业的教育资源为基础,与企业开办护理专业精准教育扶贫委培班,由企业资助学生在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一举措,既能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又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

2.3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面集中在城市,因此我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服务面倾向于城市,多设置市场热门行业需求的专业。对贫困地区而言,农业是关乎生计和基本需求的产业,但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农业技术较为落后,需要引进现代化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业态各不相同,而贫困地区更多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西部贫困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牧区,而中部地区则以农业养殖业为主,东北地区以农业林业为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与对口帮扶地区的当地政府共同制定教育需求和技术需求规划,有针对性地开设涉农专业,紧扣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为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提供助力。

随着产业扶贫的深入,贫困地区的企业对具备特定技能的人才也提出了较大的需求。贫困地区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但是也需要相应的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的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的衔接,要求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的实用性。

2.4 为优化就业帮扶体系,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贫困地区的学子参加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创业就业脱贫致富。但由于家庭条件和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他们在进入就业市场时自信心稍显不足。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还需要优化就业帮扶体系,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保障。在学生培养环节,高职院校基于企业的需求开设专业和实践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匹配程度。比如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陕西省内外132个县(区)政府,11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启动实施的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不仅为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过程、熟悉工作流程提供了便利条件,也让学生迅速融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早日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创造了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6%以上的佳绩。

高职院校与产业扶贫的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融合,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际上是培养环节的进一步延续。《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高职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形成“专业支撑+产业扶贫”“组团式扶贫”等特色模式,一大批优质院校得到地方政府和行业领军企业的认可与支持。该报告指出,2017年250余所高职院校的1000个涉农专业点为乡村振兴培养了4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全国近82万名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既能帮助贫困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培训,又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贫困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是我国目前脱贫攻坚背景下的重要需求。“政产教”融合的教育扶贫模式,是对我国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可以从招生、资助、专业教育以及就业保障等方面,为贫困户的学生提供帮扶。但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政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与实施,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经验总结,为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地区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