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麦茬夏花生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2019-01-14 03:26张佳蕾孟静静李新国万书波
花生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铵态氮荚果硝态

张 毅,张佳蕾,郭 峰,杨 莎,耿 耘,孟静静,李新国,万书波

(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花生的营养特性及产量有重要影响,但过量的氮肥施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作物病虫害加重等[1]。因此,经济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花生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春花生面积逐年下降,粮油兼顾的小麦花生两熟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渐成为该地区花生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小麦花生两熟制主要有麦田套种和麦茬夏直播。据统计在河南、山东等花生主产区,夏播花生种植面积已占花生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2-3],但夏直播花生由于生育期短导致积温不足,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生产效益。

花生作为豆科作物,可以与根瘤菌共生形成特有的固氮体系,将大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但仅靠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尚不能满足花生对氮肥的需求,因此,仍需要施用氮肥来保证花生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4]。前人对夏花生的研究多集中在前茬处理、播种方式、播期以及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方面[5-9],对夏播花生肥料施用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花生氮积累及氮分配的影响,以期为夏直播花生经济施氮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于2016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章丘龙山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25号。6月15日播种,10月2日收获。土壤基础养分见表1。

表1 播种前土壤基础养分

1.2 试验设计

起垄种植,单粒精播,每公顷249000株。设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N0(不施氮,对照); N1(纯氮90 kg·hm-2);N2(纯氮150 kg·hm-2);N3(纯氮225 kg·hm-2);N4(纯氮300 kg·hm-2) 5个氮素水平,每处理3次重复,氮肥均做基肥;各处理均基施磷肥150 kg·hm-2P2O5(过磷酸钙)和钾肥150 kg·hm-2K2O(氯化钾),适量施用硫酸锌15 kg·hm-2。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前每小区选取5株代表性植株,用于测定植株性状(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干物质、全氮。植株干物质测定:将植株按器官分为根、茎、叶、荚果,105 ℃下杀青30 min,80 ℃下烘干至恒质量后称量。

1.3.1 植株全氮

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法测定。

1.3.2 土壤无机氮和全氮

每小区取土时期为收获期,取土深度60 cm,分3层:0~20 cm、20~40 cm、40~60 cm,分装于塑料自封袋中带回室内冷冻留待测土壤无机氮。鲜土用1 mol·L-1CaCl2浸提,用AA3型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干土用酸解法消煮后,用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全氮。

1.3.3 产量及产量构成

各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株,考察单株结果数、秕果数、饱果数等。各小区内选取6.67 m2刨收,鲜果去杂后自然风干称质量,计算产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用Duncana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氮肥偏生产力=施氮区花生产量/施氮量

氮肥利用率/%=(施氮处理植株吸收氮量-不施氮处理植株吸收氮量)/施氮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量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

表2可看出,不施氮肥情况下,花生主茎高、侧枝长、茎叶干质量和荚果干质量均最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主茎高、侧枝长、茎叶干质量和荚果干质量均呈上升趋势,施氮量达到N4 水平时,主茎高及侧枝长继续上升,但荚果干质量出现显著下降,说明花生出现徒长现象,影响了氮素向荚果的转运;不同处理间分枝数和主茎绿叶数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荚果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高出4.08%、9.05%、18.10%、9.37%,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显著差异;但N3 和N4 之间荚果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当施氮量达到300 kg·hm-2时,对植株产量的提高存在抑制作用。

表2 不同氮水平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同列内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性p<0.05,下同。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p<0.05. Same below.

2.2 植株不同器官氮积累量

表3可知,根部氮积累在N3处理下有最大值(0.33 g·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但N3与N4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氮肥施用量达到300kg·hm-2时,会抑制花生根部的氮素积累。N1处理的茎叶部氮积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的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N4处理下有最大值(16.02 g·m-2),且N3 和N4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增施氮肥可以促进花生茎叶部氮素的积累。荚果氮积累量在N3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8.68 g·m-2),各处理氮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46%、23.14%、29.36%、25.71%,但N3与N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氮肥施用量达到300kg·hm-2时,会抑制花生荚果的氮素积累。

表3 不同氮水平中花生不同器官氮积累量

图1 不同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与累计情况

2.3 土壤氮素积累

2.3.1 土壤硝态氮的积累

氮肥施用量和土壤中的硝态氮(NO3--N)积累有密切关系,图1为不同施氮水平花生收获期各土层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较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最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随之增加,各处理均在40~60 cm土层有最大硝态氮含量,说明硝态氮存在向下层转运的趋势。

2.3.2 土壤铵态氮的积累

图2可知,铵态氮(NH4+-N)在土壤中含量较少,不同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很小,各处理不同土层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土壤铵态氮难以迁移,其原因可能是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附,溶解在土壤溶液中,属于速效性氮肥。

2.4 施氮量对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表4可知,随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8.93%、14.35%、19.96%、15.71%;N3处理下,最高产量达6603.26 kg·hm-2,但与N3处理相比,N4处理产量有所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2处理下氮肥利用率达到最大,为39.20%;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显著下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N1处理,为66kg·kg-1。对氮肥施用量与花生产量关系进行拟合(图3),随施氮量增加,花生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N最佳施用量为244.70 kg·hm-2。

表4 施氮量对花生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

图3 氮肥施用量与花生产量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of peanut yield and N application rates

3 讨 论

3.1 不同施氮量对单作花生土壤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土壤无机氮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10]。本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随着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0~60 cm土层内,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逐渐增大,表明硝态氮存在向下层土壤迁移的特点。

本试验中,各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由于旱地的土壤硝化作用强烈,铵态氮易被转化为硝态氮,且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附,并溶解在土壤溶液中[11]。可以认为,施入的氮肥以铵态氮的形式被土壤颗粒吸附并固定,故各处理间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本试验中施氮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3.2 不同施氮量对花生“氮阻遏”及产量的影响

花生需氮量大,其氮素主要来源途径为土壤、根瘤固氮及肥料。本试验表明,不施氮肥的条件下,花生植株生长高度及其干质量均较低;在一定范围内(0~225 kg·hm-2)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花生植株生长量及荚果产量均显著增加,最高产量达到6603.26 kg·hm-2,比不施用氮肥增产19.96%,同时促进花生茎叶部氮素的积累;氮肥施用量达到300 kg·hm-2以后,产量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同时氮素更多地向茎叶部积累,进而植株主茎高、侧枝长继续增加,但增加程度并不显著;在氮肥施用量过高的情况下,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呈现出下降趋势,抑制了花生根部和荚果的氮素积累,导致花生产量的下降,也造成了氮肥的浪费。豆科作物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孙彦浩等研究表明,花生根瘤菌固氮活动对施氮肥非常敏感,其固氮量与氮肥用量呈显著负相关[12]。杨子文等通过盆栽试验发现较低供氮水平对大豆根瘤菌无抑制作用,而4.0 mmol·L-1处理下大豆固氮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4.0 mmol·L-1的供氮水平可能已超过了大豆根瘤菌最高耐性[13]。王树起等研究发现,适量施氮对根瘤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氮素供应不足时则会抑制根瘤的生长,但当氮素供应过量时也会抑制根瘤的形成[14]。以上研究均证明了“氮阻遏”现象的存在。在高水平外源氮条件下,豆科作物生物固氮能力减弱[15],氮素对根瘤固氮的抑制程度与施肥量呈正相关[16]。因此提高豆科作物的固氮能力,减缓“氮阻遏”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不同豆科作物“氮阻遏”的界限水平。

4 结论

在一定施氮量(0~225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花生产量逐渐提高,达300kg·hm-2氮肥施用量时,会抑制花生根部和荚果的氮素积累,进而产量会降低;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则呈显著下降趋势。从提高产量和减少氮素损失等方面考虑,本试验条件下,244.70kg·hm-2为最佳施用量。

猜你喜欢
铵态氮荚果硝态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离子型稀土尾矿深层土壤剖面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电化学法去除硝态氮的研究
锰离子对引黄灌区不同质地土壤铵态氮吸附影响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不同质地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
不同盐碱化土壤对NH+4吸附特性研究
不同类型氮组成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体系中氮转化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