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忠华
(重庆市巫山县营盘小学,重庆 巫山 404707)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实施语文教学时应重视学生朗读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多多进行朗读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全面进步,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使用能力,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词汇量,让学生将掌握的文字、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通常会组织一些阅读、朗读、教师范读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接触和经历的事物有限,所以在看到新鲜事物时会喜欢去模仿,并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在讲课前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在读每句话应使用的语调、感情,然后引导学生来模仿阅读,这时学生就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文章更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比如,在进行《生命生命》的教学时,教师在读到“但它挣扎了,极力鼓动双翅”时,教师应将飞蛾那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出来。在朗读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文章内容相符的音乐来配合朗读,创造朗读的氛围,形成一个生动的教学语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文章内容不断改变朗读的情感,让学生深入领悟文章表达的感情,得到启发。比如,教师在对《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为让学生更好的领悟文章,教师可以安排这几部分教学:
首先,教师使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导入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在图画中,儿童在菜花丛中开心的追着黄色的蝴蝶,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就像我们在春天郊游时所看到的的景象,那现在大家就想象春游的喜悦来大声、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古诗。”其次,在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来听一听教师的范读,并在脑海中想象美好的画面,在范读时可以使用优美的音乐来配合朗读,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最后,在范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来讲一讲脑海中的画面,在学生讲述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果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可以实现更好的朗读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朗读技巧,改变以往单一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在对《船长》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文章中有很多夸赞的语言,所以会有很多感叹号。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注意有感叹号的部分,告诉学生在阅读带有感叹号的语句时,要增加情感的表达,展示出作者当时的激动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要思想,从而了解朗读情感的变换。这样的方法是用提高学生朗读技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学生朗读后,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内容。在评价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不能直接使用“好”或“坏”这样简单的话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使用差别式的评价方法,设置不同等级的评价机制,对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给予赞扬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更多更好的朗读技巧。对于朗读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使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训练朗读的基本能力。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平均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并让学生进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在评价时,可以结合这个方法来提高评价合理性,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鼓励中提高朗读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朗读技巧、采取差别式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更优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