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
“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作用优势很显著,在医院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时,“互联网+”技术优势也应被引入到医院业务处理中,该背景中的大数据观念及互联网思维也要渗透其中。基于此,医院应探索“互联网+”应用点,将其与人事管理结合起来时,人事部门应借助技术,开创性的人事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措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化进行分析。
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采集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信息,从中挖掘人员潜在价值。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虽已开展,但建设力度不大,相关的信息系统并不能全面采集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1]。医院多采取excel表格形式来统计人事信息,这完全不能展现人事信息的价值,也不能通过这些数据,达到人员管理目的,这些形式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不符合人事部门管理要求。人事部门应顺应时代背景,选择更为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强化人事信息化管理。
首先,医院应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构建中,还要为其配置合理的软件,使其在人事管理中发挥高效作用。医院要选择资质等级高的软件开发商,并与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使该人事管理软件能不断更新升级。在软件改造中,应使软件本身、功能与医院人事管理要求相适应。其次,加大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力度。在人事管理中,禁止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完整或失效等问题,这会降低人员利用率。在信息采集中,工作人员应对员工进行深度调查,搜集各方面信息,填充档案数据库,使人事档案可以直观反映一个员工的工作状况和业务素质等。最后,扩大人事档案信息范围。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库不仅要储存固定人员的档案信息,还要囊括流动人员信息,这些信息采集过程和储存环节还应受到关注,使人事档案信息更加完整规范[2]。这可以使医院有效了解内部员工流动情况。
在人事管理中,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快速集成人事信息,挖掘信息价值。在信息集成处理中,需要保证信息数据采集完整性和精准性,需要检索数据、分析数据,最终保证数据应用的适宜性。首先,利用互联网,将人事管理方面的软件和信息系统联系起来,两者同步运行,共同作用于信息采集过程,其采集的信息存在异同点,在筛选后,需要将信息共享到统一平台中,使数据得到统一处理。其次,强化数据检索性能。主要借助技术完善引擎功能,使数据得到分类处理。在统一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人员应借助搜索引擎技术,找到符合条件的人事信息,然后将其归为一类。这可以使不同工作类别人群信息分别得到有效处理。然后,做好人事档案立体化建设工作,使数据得到有效分析,分析方式应满足全面化、多层次要求,如此数据分析才客观可靠。在传统数据分析中,医院人事管理更显平面化特点,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后,人事管理逐渐转变,呈现立体化特点,这会使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有助于人事信息的集成处理。最后,在数据应用环节,应结合医院长期发展目标,应用人员,发挥人员价值。在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中,医院会分析自身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而对应数据库,找到条件合适的人员[3]。
在利用“互联网+”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和与应用时,还要做好人事管理数据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信息丢失或泄露等问题。人事档案有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人事部门需要有效处理两种档案,使档案信息实时处于安全状态。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应利用先进的防护技术,阻隔非法入侵行为。另外医院还要健全相关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和体系,使人事档案集成处理过程更加规范顺畅。医院的人事档案信息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医院也应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安全防护,使档案材料采集、管理等过程更加有序。在完善并落实网络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后,还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利用网络技术,处理各种信息安全隐患[4]。另外“互联网+”技术可以集成先进的防范技术,使其作用的信息安全得到保证,医院还要深度挖掘技术优势,使其在信息防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还要预防网络病毒,提高信息安全系数。
“互联网+”在为人事管理带来帮助同时,也会带来挑战,人事管理人员需要扬长避短,做好数据保密和安全防护工作,使技术挑战转化为发展契机。另外人事部门在利用该技术强化人事管理时,还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使技术应用点更多,使人事信息化管理范围更大,如此医院人事管理水平才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