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曹萃芬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语文课程组成的一部分,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目前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转移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年龄不断增长之后,其特定形象思维的成分将逐渐减少,逻辑性思维逐渐增多,这一系列的改变为高中的学生思想变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现代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在写作中常常忽视生活的元素,加上家庭对学生的溺爱,学生很难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乐趣。表达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而文学作品是反映人类情感的载体。高中生受年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这导致他们的写作就像一潭死水,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往往思路杂乱,缺少真情实感。
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词汇积累相对有限,使得其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受到一定限制。有的学生虽然有诸多的生活体验及写作思路,但写作能力仍然较差,作文缺少生命力和活力。部分学生的文章中常出现句子繁琐冗长、词语运用错误等现象。这些问题是阅读量不足、书面语言训练少等造成的。因此,要强化语言的表达,光说不够,还要多看多想,多写多练。
长期的应试作文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被迫在写作过程中遵循考试模式,导致创造性思维被扼杀,文思枯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写作时愈发盲目从众。此外,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学生甚至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难以深层次地透视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写作是学生自我创作的活动,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教师有时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在鼓励学生创新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教师在写作前会帮助学生研讨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框架。这虽然能帮助学生学习,却扼杀了他们的灵感,忽视了思想的多样性。
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即: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然后上交。学生在作文时,教师又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态度,导致很多学生机械参考范文或过分依赖参考书籍。部分教师没有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课堂上很少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进行作文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想象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高中写作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听老师的指挥。导致学生有困惑或遇到问题时无法解决,创造力不高。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模拟某种生活中的场景,融入所要教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深入体验和感受。
教师在课堂的用语上常常使用“你可以”“请”等词汇,虽然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但真正让学生走进教材则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面对学生不熟悉或者不喜欢的作文话题,教师可以在把握作文目标的前提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适当地转换一下作文的情境,使其符合学生的诉求和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宽泛的情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其具体化、生活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快进入到作文的情境中。
在高中生活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会在课堂上“隐形”,并且引导学生成为中心,参与到写作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自学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参与写作,使学生在完成“作文”的精神活动中,学会倾听、思考,与同学切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过去经历过许多次作文教学改革,但学生“不能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教师认为“作文难教”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不真实,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写作,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会真诚表达,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更鲜活,血肉丰满。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且很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总结,注重现状的研究和改进,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