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一中高二(1)班 李旭妍
历史的齿轮和着诗文的空灵叮当作响,我听见了一个又一个声音……
我听见湘水边屈原的一声叹息,诉说着“何方圆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的无奈。是啊,异道又怎可相安?但若只因这而叹息,屈原便不会是那个忧愤的屈子了?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民生之多艰,他看到灵修之浩荡。这位诗人将他满腹的忧民忧国之情注入诗文。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仿佛看见楚国的大地上,芳泽杂糅的不屈灵魂。
我听见荒凉北海边羊群的嘶鸣。节旄尽落,曾经高大健壮的身躯越来越疲惫。苏武还在北海边守着他的羊群。卫律的威胁改变不了他,李陵的劝降打动不了他。他带着大汉国的威严,大汉国的骄傲,撑起了大汉国的气节。威武不屈,忠贞不渝,十九年而返,须发皆白。功名已是后事,他只重国家大义。如今史册留名,后人景仰。
我听见扬州路上,燃烧着的烽火中百姓的哀叫,辛弃疾的抱负无处施展。当年金戈铁马,如今只能在北固亭中慨叹。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金戈铁马声中,昔日英雄的爱国之心未老。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从屈原到苏轼,到辛弃疾,到一个个知名或者并未留下名字的诗人,一代代文人骚客将诗韵传承。在他们笔下,诗文已不单单是一件作品,尤其是那些经典诗文,就像医生的手术刀,老师的粉笔,士兵的枪炮,诗文已成为他们传达生命诉求、表达内心呼声不可或缺的武器。这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是带着傲气的生灵,是诗人心神碰撞的奇妙乐曲。中国文人,尤其是诗人,诗文已与他们不可分割。
在三千年的诗韵中,我听到了忧国忧民的吟唱,伤春悲秋的慨叹,报效家国的誓言……文人情结,文人高志,是诗文中荡漾的旋律。中国诗人从“以天下为己任”到“达则兼济天下”,五千年泱泱大国的子孙们,用最动听的诗行,诉说着他们对祖国的爱。诗文内容从花草鱼虫到四季春秋,从轶闻趣事到喜聚离逢,但表现最多的,还是对国家的大义、大爱。
这些流传千百年的诗文,承载着曾经的悠悠岁月,有血,有泪,有欢笑,有愤慨,通过跨越时空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爱国情怀。
历史的齿轮哗哗作响,诗人之声与之相和,我听见一个最响亮的词: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