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彩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依力克其乡小学,新疆 喀什 844900)
如何通过经典阅读,让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学习素养?下面交流笔者些许心得:
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近年,教育部提出“全民阅读”新理念,倡导从小学开始,重视经典阅读的研究与实践。阅读,能让小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而经典阅读,更能扩展孩子的精神层面,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进入小学中高段,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渴望开阔视野,课内常规阅读,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教师要顺应这一发展需求,打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在阅读经典中,形成更为扎实的语文功底。
笔者感受到,当课外经典借助学科改革的渠道,进入语文教学时,便如汩汩清泉,润泽孩子的心田。当然,毕竟处于小学中高段,难免出现“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情况。然而,当我们充分相信孩子,做好点拨,惊喜就随之而来:学生由“阅读”文本为发端,步上“悦读”经典的道路,尽管认识还缺乏深刻性,但已开始自悟自得,甚至出现“每会意,欣欣然”的佳境,实在难能可贵。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优秀文化,闪耀民族精神,不少篇目堪称经典。然而,近年来,在中高段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认知趋于成熟,为教改一味求新,出现忽略教材、舍近求远的异化状况。教育家朱永新提醒道:莫要淡忘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不要忽略来自文本的经典。笔者深有同感,因为四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不少内容闪耀经典的光芒,蕴含美丑、是非诸多育人功能。笔者思考并探索发掘文本经典因素,实现教育性、人文性,发现课内经典的教学运用,足以强化学生内心的情感,加深他们对善恶美丑的认知程度。
譬如,《狼牙山五壮士》就有经典内涵值得阅读和感悟。“品读咀嚼文字的内涵”,本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的常用方法,能帮助学生感受经典并形成能力。针对“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这一重点句,我教学生自主提炼,抓住最经典的关键词“屹立”和“眺望”,从不同角度感受和揣摩,设身处地地品味故事内容和人物胸怀。五位壮士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透过教材渗透学生的心灵。当我听到孩子们得出“坚定不移,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及“对群众与主力部队的牵挂和爱”“英雄儿女”等结论时,我欣慰于经典的感召力量。
面对浩瀚的课外书籍,需根据中高段小学生年龄,做出正确选择。这一点,不少教师都能做到,不过,如何让经典深入学生内心,让阅读变得愉快,就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部分教师不能放手,名义上是课外阅读,却过多地干涉。事实证明:要实现“悦读”经典的愉快,不能带着功利目的,应关注方法引路,允许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尊重学生阅读权利,不越俎代庖,才会“有舍有得”,舍弃规矩和束缚,获得“悦读”经典的自主性、开放性。
首先,应教给学生总体阅读方法,即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和贴卡批注法。其次,掌握具体阅读技巧,如先读经典作品序跋、目录,把握阅读钥匙。其三,示范引领学生,做点读书笔记。可摘抄名人名言,可学写经典著作摘要,可做旁批脚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中高段学生毕竟阅读能力尚浅,教师的方法要简明易学、容易落实。对于某些经典,可根据阅读课标推荐,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到读一本书,积累相应知识,把握书名、人物、情节、主题,互相交流提高。
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阅读应当是作者和读者心灵的对白,更是一种灵魂的拥抱,是个性化的快乐行为。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读写合一,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拓展视野,逐渐做到记忆清晰、兴趣盎然,尝试训练自己的语用能力。事实也是如此,孩子们阅读杨红樱的作品,特别喜欢《马小跳爱科学》,我班便举行“聪明快乐马小跳”亲子阅读活动,学习马小跳研究科学问题,爱上科学活动,培养独立自主、努力钻研的精神。孩子们对《昆虫记》很感兴趣,我们便带着读本,在雨后的草地上,寻找正在忙碌的“屎克螂”,对照经典
作品当中相应的章节图文,细致地阅读,快乐地印证。聪明的孩子们还和我一起,悄悄地用手机记录下推粪球的过程。回到课堂后,各小组孩子根据观察和阅读的真实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整理并形成各自的批注或者读后感,体会读写相偕的喜悦。
每个人都需要鼓励,赏识方法在经典阅读中的运用,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特别重要。将常规评价和创新激励交互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持久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拥有阅读经典的期待。时间一长,自然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真正走上“悦读”的康庄大道。笔者的方法是检查、倾听、评语和奖励:检查课外阅读进度,并用小贴画记录汇总;倾听读书心得,鼓励他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提高素养;以情感评语的方式,鼓励和示范批注;根据以上所环节,确定发展等级,每月予以适当奖励。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在有理,对于小学中高段语文来说,形式灵活的经典阅读,是成就学科质量的最佳途径。做得好,能够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爱与愁、喜与忧,从而引发真情实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悦读”效果;方法失妥,则会让学生反感阅读,起到适得其反的反向功效。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当走个性化研究思路,尊重中高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突破“阅读”束缚,走向经典“悦读”。让我们立足教材,放眼课外经典,锲而不舍做改进,让语文教学更为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