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霞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交流的顺畅和频繁,各方的思想观念从冲突、到融合,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的血脉传承,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烙印,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个人的发展情况,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教师的教育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就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积淀的思想文化精髓,其积极的思想性、艺术性对学生都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指引作用,能够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占据课堂的核心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凸显。语文教师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大语文观,使学生更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中国。海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商业化、碎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追捧,快节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这些都给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学习带来一定的冲击。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流传下众多的民族节日以及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是近几年民族节日传统味道越来越淡,大部分青少年盲目的追求洋文化,追求表面的时髦,追捧洋节日,却淡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能够正本清源,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失掉了民族的文化传承,影响将是极其严重的。
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够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各项元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养,进一步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知识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那么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只有语文教师充分理解、生动讲授,才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大量的文言词汇的积累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那么就需要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融入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的魅力。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也要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交给学生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提高学生的应用学习能力,既让学生在无形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诫子书》这节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积累了重要的文言词汇,体会了语言美感,又充分理解了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谆谆教诲,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这样,沉寂在课本中的闪光思想,就鲜活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并指导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的信息元素涌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这些信息庞杂而且良莠不齐,学生缺少辨别判断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新思想新观念的碰撞下,青少年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认识误区,轻视甚至无视传统文化的魅力。缺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那么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构建民族文化自豪感。
比如讲授《北冥有鱼》,在帮助学生明确“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九”时,就可以联系“九五之尊”“九九归一”等向学生讲述“九”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重要地位。讲授孙膑的《谋攻》时,可以告诉学生,《孙子兵法》是很多外国军事将领的必读兵书。又比如,学生只知道端午节时要划龙舟、包粽子、插艾叶等习俗,但对习俗背后的故事却一知半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了解屈原投江的故事,更可以借此使学生明白古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赤诚丹心和执着无悔的追求。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劳动者的智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搜索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民族文化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展趣味性的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课题,安排学习小组集体完成。比如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整理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按照时间线索排序,分析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使学生充分理解苏轼的精神特质。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或者举办诗文诵读会,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们编排和表演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再现、再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启发和锻炼。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或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地方的博物馆以及文化纪念馆进行实地的参观,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承观念和意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要深刻的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所以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思想个性进行教学的创新,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例如学生在学习《变脸》,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当中播放变脸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变脸直观的感受到变脸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了解变脸这项技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着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观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也是综合人文价值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传统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包含语文教学的众多方面。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入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