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苏派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019-01-14 05:29
江苏教育 2019年59期
关键词:学力顶层校本

李 震

200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建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20 年来,江苏教育在国家课程管理的框架内积极探索,进行了多样化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苏派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方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强调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强调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强调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课程实施的要求,反映了新时代的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例如新海高级中学构建的生命化语文课程体系,以切实的教学改革措施,使语文教育作用于“人”,作用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二是建构“化万物以育人”的物型课程。江苏的物型课程丰富而大气,通达而创新。所谓“物型课程”,就是指“以儿童能力素质发展为目标,以知识和见识的物化造型为载体,以人与物的在场互动、实践生成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综合课程,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回归认知原点、落实立德树人、建设美好学习的时代创新和教育表达。”[2]例如泰州中学的校本选修课“对称与群”,通过学生与花朵、时针、齿轮的对话,以物化人,帮助学生认识“中心对称性”的概念,由符号深化为科学精神,由“物型”生成科学认知,把可视化的“型”转化为精神意蕴。

三是情境化的教学实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必须恰当地构建学习情境。在江苏课程实施中,借助原生态的山水气象,让学生获得精神体验;借助学校绿艺,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动和审美的愉悦;借助校园“文化景观”和建筑杰作,引发学生对人文往事的怀念和艺术造型的审美情感。例如泰州中学的胡氏书院,有故事,有境界,有特色,学生浸润其中,能够薪火相传,涵养人文气质;新海高级中学陈娟老师的樱花诗吟诵及写作指导课,是在“文轩亭”下教学的,打通生物、文学、掌故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把樱花景观与学习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是对本学科校本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各校都能够在分析本校教育哲学、梳理校史脉络、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题结构、课程资源、实施过程、实施评价等作出通盘规划。这些顶层设计,都经过了市和省课程专家的论证和打磨,然后实施,因此能够用课程打开特色办学之门。

课程是育人之蓝本,也是特色办学之核心。深化苏派特色的校本课程,还需要深化研究,深化实践。

一是要实现育人方式之转型。江苏普通高中在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的促进下,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型学习环境特征明显,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了提高。但面临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任务,如何落实颁布不久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还是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各校实现育人方式之转型,思考新时代的育人目标,整合新时代育人素材,创新新时代育人途径,真正实现育人模式之转型。在转型和创新中,积累成功的案例,摸索成功的途径,总结成功的经验。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系统设计。我们应该全面落实。

二是要实现顶层与实践层的一致。从我省目前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来看,顶层设计富有特色。教学环境特色鲜明了,但缺少“人”的活动;核心教学内容设计了模型建构,但缺少动态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搭建了,但缺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实践创新的路径构想了,但创新实践不够活跃。以上存在问题说明,顶层设计与实践层探索不够一致,因此,强化知行合一的行健品质缺少和提升物我合一的精神品质缺少力度。顶层与实践层的脱节,致使通过特色课程再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目标打了折扣。

三是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程”融合。统整课程,要突出特色。在基础型课程里,强化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在拓展型课程里,强化发展性学力;在研究型课程里,强化探究性学力。三种课程类型要分别从加强基础、拓展知面、深度融合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学力。通过课程孵化,促进学生基础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特色课程群的形成。

四是课程设置要适用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变化。今天人类从“互联网+”逐步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引发了学习的革命。在学习环境上,技术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各类教学资源无限丰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交互学习;在学习形态上,人工智能引发了学习形态的革命,沉浸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分布式学习和泛在学习等,都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主要学习形态。海量的信息提供使得课程编制出现新的景象,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也将多样性,如可视化影像、虚实互动情境和可进化场景等。[3]人工智能带来的课程新挑战,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猜你喜欢
学力顶层校本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滨海顶层公寓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