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萍
本课选自校本教材《扬州地方工艺美术》“雕刻亭”的内容,雕版印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书写的发明使思想得以长久留存,那么印刷这一伟大的复制活动则使知识超越个别性的局限成为广大人群,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它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学普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扬州拥有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运用雕版工艺印刷传统线装书籍的生产企业,扬州还收集了大量的雕版版片,其中明清古籍版片约有20 万片。扬州的书籍雕刻事业,早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不久的中唐时期已经开始,所以雕版印刷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本课的教学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下去,让雕版印刷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1)知道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了解雕版印刷术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2)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出发,通过交流讨论,运用综合对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扬州雕版印刷的发展演变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扬州雕版印刷的各个步骤中蕴含着的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会鉴赏雕版印刷美术作品以及进行审美应用;(3)坚定学生对祖国、家乡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
(1)扬州雕版印刷的发展及其传播的过程,并体验雕版印刷制作过程;(2)通过思考讨论认识雕版印刷对推动文明发展的作用,以激发学生产生对文化遗产自觉保护的责任心。
师:人类最早的印刷术是什么年代发明的?出现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样想到运用印刷术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谜团在1900 年6 月被揭开,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意外地打开了隐藏于大漠深处的千年古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后来被世界公认为20 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洞中被发现的稀世珍宝中,有一卷木版雕刻印刷的《金刚经》轰动了世界。这是现存时间最早的印刷作品,刊刻印刷于公元868 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校本课程“扬州地方工艺美术”的“扬州雕版印刷”一课(板书课题)本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沿着两条路径(时间路径、空间路径)探索、发现雕版印刷的奥秘。
(1)扬州雕版印刷状况推测。
线索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金刚经》中有“咸通九年”的字样。
线索二:唐代诗人元稹曾在一篇写给白居易的信中提到“杨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
(2)探索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由学生进行提问。教师汇总后,发现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①为什么会出现雕版印刷?②雕版印刷为什么会在扬州兴盛?
教师结合历史背景,做简要的介绍:文字形成,笔墨纸的发展以及模印、捶拓、印花等技法为中国雕版印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隋唐之际,广泛的文化传播需求,催生出这一划时代的创举。此外,当时大运河的开通,盐商云集以及佛教的兴盛使得扬州具备雕版印刷兴盛的条件。
(3)了解雕版印刷的发展历程。
师:中国的雕版印刷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扬州的雕版印刷始于唐,延于宋元明,兴于清至民国,复兴于当代。具体而言,唐代的雕版印刷事业,只局限于寺院和民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参与刻印的典籍,是五代后唐时期的宰相冯道和田敏,主持刻印的一整套《九经》。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大体也分为官刻、坊刻、私刻这三种形式,但传承更有序,表现更独特。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鼎盛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事业形成了官、私、坊刻书系统的庞大网络。清代康熙年间,曹寅曾在扬州的天宁寺内设立了扬州书局,雕印《全唐诗》。
学生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中国雕版印刷事业刻书系统的连线题(题目略);寻找资料说明宋代刊本的珍贵性。
提供三则材料,供学生讨论。
材料一:印刷术在亚洲邻国的传播。公元868 年,一位来自新罗的留学生,进入到大唐东都洛阳的国子监,正式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韩国现藏的公元704 年到751 年间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咒经》,极有可能是由该新罗学生带回去的。
材料二:印刷术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公元1206 年,印刷术通过成吉思汗西征大军传入欧洲。欧洲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现存于英国曼彻斯特市赖兰兹图书馆的圣克里斯托夫及耶稣像。(限于篇幅,影像略)
材料三:陈恒和《扬州丛刻》。(限于篇幅,影像略)
学生在上节课完成”写样“与”雕刻“环节的基础之上,继续动手实践,体验扬州雕版印刷的“印刷”环节。每块版片建议印刷两份,一份展示、一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