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优素养的跑道

2019-01-14 05:29王国强
江苏教育 2019年59期
关键词:校际校本特色

王国强

大致自第八次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对于“课程”这个概念的理解日渐加深、课程意识日益增强,学校和教师终于逐步走出言必称教材、教学大纲、教参、教辅的阶段,开始重视课程的价值、领会课程的精神,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其中不乏课程建设具有较高水平、较有特色的学校,而这些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品质往往也较高。

课程是教育的本质、素养的跑道。课程对于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来说,无疑是教书育人的主要依凭。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没有穷尽教书育人的内容和要求,甚而预留了空间,由学校组织教师自主开发相应课程。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校本课程,既指学校自主开发的补充性课程,也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但是,学校无论开发哪种课程,主要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有差异的,据此开发的校本课程一般会烙上校本特色。可见,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客观上就是学校个性化的课程建设实践。

建设校本课程既是对每所学校的要求,也是目前学校的普遍做法,但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从区域看,由于课程意识、开发能力等的差异,校际课程建设成果及其水平很不平衡。从单个学校看,一是简单化,如简单理解和建设课程,把某一类资料加以汇编即视为课程;二是缺特色,如林林总总的校本教材、目不暇接的“课程超市”;三是游离态,如校本课程与学校培养目标、特色追求“不同频”“不合辙”。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国家课程是普适性的,很难考虑到区域、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但是,区域、校际的差异明显存在,尤其是学生受其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因素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选择、培养目标、发展期待等方面需求不同。多样化的需求要有多样化的课程加以满足,国家课程校本化、丰富校本课程是必然要求。因此,建设校本课程并不断提高水平是每一所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就区域而言,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建立有力有效机制,促使每所学校都重视课程建设,既不折不扣地实施国家课程,又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本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实施相应课程。就学校而言,应努力探索和实践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现国家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重构——既鼓励、支持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途径,对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又基于本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使得引领课程建设的价值目标与学校文化发展同轨合辙,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引擎,催生具有校本特色课程的形成。

猜你喜欢
校际校本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