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霄鹏
(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水工环,指的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温地质侧重于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而工程地质主攻岩石工程的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勘察理论及技术方法,和区域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地质;而环境地质则从地质灾害环境的地质问题、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等不同角度切入研究。
(一)城市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增加
城市化进程的结果是人口集中流向该区域,导致对当地地下水等资源的需求剧增,使得城市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而大量信息城市的出现,城区被延伸至脆弱生态区域,如何维护生态区的环境就成为应十分重要的任工作。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增多,增强对城市工程环境地质的检测评估,设立必要的国土、水文、矿业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地理学的信息指导城市化的选点布局,对于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
(二)沿海地区的地质数据待完善
近年来陆地边缘填海造地的举动不少,如天津曹妃甸地区填海,并将一些央企移到那里设厂生产;而在海洋岛礁周边喷沙造岛的行为也有很多国家在进行中。但与此同时,湖泊的淤积塌岸,水质污染,以及海岸被侵蚀、出海口水质恶化、地面下沉和淡水枯竭等也问题较多。
(三)自然灾害不断,呼吁安全的生存环境
我国地广物博,经纬跨度大,地质环境复杂。很多的自然灾害与地区性的独特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如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塌陷导致海水入侵,丘陵地区的山体滑坡,华北平原的徒弟盐碱、沼泽现象,西南地区科斯特地貌导致的水土保持问题,西北及东北高纬度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冻土层,西部区域的土壤沙漠化。复杂的地貌导致的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对于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极为不利。我们急需建立监测部门,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资料进行把握,设立地质灾害数据库,了解灾害风险状态,向社会提供必需的地质灾害资料,为祖国建设服务。
(四)矿山环境研究知识刚刚起步
国外一些国家,在对当地矿产进行开发前,都力求准确把握对环境的影响评估,考虑如何在降低矿产开采程度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而国内,由于经济建设的起步速度很快,价值过去沿袭的粗放经营习惯和设备、开采方式的落后,导致的矿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有的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生活,威胁到人们健康。
(一)这项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操作,但行业内高水平的地质人才却十分匮乏由于在野外进行地质环境勘察时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有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一些年轻人对这类长期离开城市、离开家庭的工作方式不适应,而目前活跃在地质队伍中的,多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地质人。过于老龄化,新生力量不足,是无奈的现状,导致很多工作因为缺乏人手而无法开展。
(二)科技力量不足
目前的地质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课题,而我们的地质工作也有了很大进步,只是因为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的匮乏,致使许多科研成果无法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建设的观念落后
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片面追求产量导致的过度开采,使得国内资源越来越少,而先浪费后治理的观念落后,对人们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而这种状态,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开展地质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矿产数量而破坏环境,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周边土地沙漠化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在先投产、先污染、再治理的步骤中开展弥补的工作,观念落后,导致贻害巨大。
(一)进行行业改革
本世纪初,水工环地质工作经历了一次全球性的革命,对比之下,国内地质领域工作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加强对地质工作的改革,已经在这个领域内变得迫切。所以首先,就需要进行行业改革,改掉陈旧的工作模式,是地质工作能贴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再不改革,不仅仅是年轻人才对这个行业的冷漠拒绝,老一辈的地质人才也渐渐变少,地质工作将面对无人继承的困窘。
(二)引入新技术,提高效率
当今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科间交叉应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信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对地质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而社会高效率的要求,使得我们更加苛求地质勘探、测量、地质环境调研的精确化,而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对引进这些辅助技术变得十分必要。
(三)地质队伍需要革新
地质工作的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经验累积。提高对地质人员的待遇,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注重对梯队的培养,才能确保工作的推进。此外,结合地质工作特点,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来适应当今变化的时代。而这些事,在地质行业,已经变得十分现实和迫切。
结束语:地质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到人民生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在今天都变得十分必要。而同时,一方面是城市化的进程在加速,国家整体经济形态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保护同步变重要。而自然灾害也在不断地肆虐,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素有这些,都对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太多要求。而另一面,却又是地质工作面临的人才缺口、工作方式和设备落伍等难题。大量的地质数据需要写实、大量的灾害史料需要归纳,国外先进的地质操作理念,无不提醒着,新时代的地质工作具有广大的空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