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社会生产与科技创新能力在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逐步显现。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发展目标,并详细阐述了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方向和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在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中,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具体可概括为“六个体系,一个体制”。与此同时,随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理论界也紧随步伐,对其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和建设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部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宁吉喆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概括为:“贯彻一个理念,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条主线,推动三大变革,加快四个协同,健全三有体制”。[注]宁吉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张占斌等从四方面总结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一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二是协同发展产业体系,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注]张占斌、孙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第12期。石建勋等从微观要素分配、中观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体制三个层面深入解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注]石建勋、张凯文、李兆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建设着力点》,《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2期。冯柏等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体实现路径。[注]冯柏、温彬、李洪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依据及路径》,《改革》2018年第6期。李文军则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其内涵深刻界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注]李文军:《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与根本保障》,《经济纵横》2018年第6期。此外,迟福林[注]迟福林:《从三个维度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2期。、杨宜勇[注]杨宜勇:《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人民论坛》2017年第2期。、李文胜[注]李文胜、陈春生:《以创新为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等也从不同的维度阐明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从这部分文献来看,理论界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具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其内容多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相关论述的进一步阐述和丰富。
部分研究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指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王一鸣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三大关口”的关键。[注]王一鸣:《加快建设新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金融》2017年第21期。杨伟民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注]杨伟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年第2期。程恩富等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有力支撑。[注]程恩富、柴巧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框架与实现战略——学习习近平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思想》,《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7期。此外,简新华[注]简新华:《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几个关键问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期。、顾钰民[注]顾钰民:《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6期。等也都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这类文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情况,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目标和国际形势等方面阐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
还有部分研究者进一步指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向和路径。蒋永穆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坚持创新和开放发展。[注]蒋永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取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2期。杨宜勇强调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刘志彪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并补充了振兴乡村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具体措施和路径。[注]刘志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黄群慧着眼于实体经济发展,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推动高质量工业化进程。[注]黄群慧:《以高质量工业化进程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1期。马一德则强调了创新体系的关键作用,并提出应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马一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构建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红旗文稿》2018年第4期。这类研究多是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基础进行的扩展分析,并结合我国发展现实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根据对以上文献的综述,我们认为现有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和丰富,但依然存在拓展和创新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发现现有研究多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关论述的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和建设路径等具体内容,而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则不多见,仅有少部分文献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了其背后的深层逻辑(沈文伟,2018[注]沈文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张建刚、刘刚,2018[注]张建刚、刘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张辉,2018[注]张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路径初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因此,有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亟待进一步深化。第二,现有文献鲜有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立体式的全面刻画。本文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框架应该是立体的,体系中的子系统间不仅仅是横向的并列,还应有纵向的延伸,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形成一个逻辑框架立体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该体系的逻辑框架还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体,体系内的子系统间能够层层推进、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系统的发展。因此,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第三,现有文献多阐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路径,但鲜有文献能够将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相结合,因此现实路径缺乏理论层面的支撑。
为此,本文旨在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出发,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进行系统化、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剖析。具体而言,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加深入地阐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层内涵和重要意义;其次从多个维度阐释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阐明其内在的立体、有机的逻辑框架;最后,本文根据理论逻辑支撑,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对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型研究。
如前所述,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制定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决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必须要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剖析和厘清。显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一定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相结合,即可提炼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横向和纵向逻辑框架。
考察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横向逻辑框架,即要厘清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应始终贯穿的是哪些基本维度。对此,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运行“四环节”的思想能为本文提供科学且有效的分析思路。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部分便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之间的关系,且不同于“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体”这一被马克思称为“肤浅的联系”的三段论法,马克思强调四个环节并不是各自割裂,而是“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注]具体而言,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着“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99、699页。同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四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马克思以上关于“四环节”的基本逻辑,为分析社会经济运行内在规律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分析思路,据此可以得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至少也应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基本维度。具体而言:
一是现代化生产体系,这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首要维度。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之中,始终最为重视物质生产过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为此,实现经济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推动生产的现代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现代化生产体系的核心内涵表现为“高质量发展”,而“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则分别构成其微观、中观和宏观框架。
二是现代化交换体系,这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维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过程的顺利实现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一系列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基本制度为前提,为此交换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我国现代化交换体系的核心内涵体现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主要内容则包括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空间、打造“守得住底线”的金融体系等。
三是现代化分配体系,这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根本维度。产品和利益的最终分配决定着人民的福利水平,因此合理、有效的分配体系是推动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手段。这就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然要将分配体系的现代化发展纳入其中。在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分配体系的本质核心是“共享发展”,而“精准”的扶贫和脱贫、“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则分别构成其微观、中观和宏观内涵。
四是现代化消费体系,这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实现维度。消费过程是人们物质利益的实现过程,且消费需求的扩大是促进生产、分配、交换的重要动力,为此消费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层面。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阐述,现代化消费体系的核心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基本内容包括聚焦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等重要方面。
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交换体系、现代化分配体系和现代化消费体系这四个维度即构成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横向逻辑框架。且与“四环节”之间的有机统一相对应,这四个维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并不局限于生产与其他维度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而是存在于四个维度之间的彼此交错的相互作用,且在这一交错作用之中四维度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交融过程。由此可见,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交换体系、现代化分配体系和现代化消费体系所共同形成的彼此交融的动态演变系统,也体现了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逻辑。
在厘清横向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剖析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纵向逻辑框架,即要探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应包含哪些重要层次。基于马克思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基本方法论,本文认为,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维度所构成的核心逻辑体系,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最本质的层次,而在这一本质层次基础上还依次存在着绿色生态体系、开放体系和政策体系三个延伸层次。
首先,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现代化经济体系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绿色生态体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基础性问题,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到1992年联合国将“可持续发展”纳入《环境与发展宣言》,再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付诸各国的实际行动之中,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关注。中国政府在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号召,较早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已逐步形成了以绿色理念为指引,绿色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为路径,绿色美好生活为目标的现代化绿色生态体系。
遵循前文所提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四维度”,现代化绿色体系也应包含至少四方面内涵:一是绿色生产,即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标准来推动生产与创新过程;二是绿色分配,即要求在保证国家财政和金融工具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调控国民经济分配、推进绿色发展的管理功能;三是绿色交换,即通过构建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三方面和谐发展的绿色互联网体系以推进资金、产品、信息的绿色流通平台;四是绿色消费,即以绿色消费理念为前提条件,以绿色生活、教育、健康消费为核心内涵,推动消费体系的绿色发展。
其次,从制度和技术的双重视角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也一定是一个开放体系。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社会分工越细化、交换规模越大、交换范围越广,则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就发挥得越显著。这就意味着,市场必然会打破区域和国家的界限,不断走向开放,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此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路径。另一方面,生产力作为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也绝不是封闭的,马克思曾深入论述过分工协作对于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意义,而分工协作之中就蕴含着开放的内涵。而且,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所要求的开放性趋势,在当前互通互联的信息时代变得更加明显。
类似的,现代化开放体系也可以细化为四个层面:其一是生产维度的开放,即在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平等型合作,消除投资壁垒和技术垄断,形成主动型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态势;其二是交换维度的开放,即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消除贸易壁垒和金融制度约束,构建区域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公平竞争的互通型国际市场;其三是分配维度的开放,即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形成全球经济整体格局和共享型利益分配模式;其四是消费维度的开放,即倡导文明包容,在尊重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文化交流和学习,形成国际联动的结构型消费。
最后,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其必须要依托于实践过程,为此也必然包含着现代化政策体系。不论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构成的核心逻辑体系,还是在其基础上延伸的绿色生态体系和开放体系,最终均要落脚到政策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注]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2018年1月31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31/c1024-29798638.html.政策体系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逻辑架构中与经济实践过程最为密切的层次,同时也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现实问题的直接反馈层次。为此,政策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发挥作用的必要环节。
现代化政策体系同样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生产政策体系、交换政策体系、分配政策体系和消费政策体系四个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生产政策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应旨在解决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全方位提升、产业结构和供需结构亟待改革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亟待多领域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亟待推进振兴等生产领域的现实问题;分配政策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应聚焦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趋势、贫困问题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本质目标等问题导向;交换政策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则应围绕如何科学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界限、如何有效且合理地防范金融风险等实践问题;消费政策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应考察企业和个人消费方式的非绿色化、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的相对低端化、消费理念的极端分化等现象和问题。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构成的核心逻辑体系,与绿色生态体系、开放体系、政策体系,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纵向逻辑框架的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之间层层推进、相互作用,不仅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囊入其中,而且能够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系统实践路径提供较为科学和完整的分析框架。
将以上横纵逻辑框架相结合,即可刻画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完整逻辑框架。其中,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交换体系、现代化分配体系和现代化消费体系是贯穿其始终的四个基本维度,核心逻辑体系、绿色生态体系、开放体系和政策体系则是其逐步展开的四个基本层次。四维度与四层次之间的相互交织和互为支撑,从更加立体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的视角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框架,其不仅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框架并不是孤立的,其实现过程须建立在诸多重要的保障条件基础上。其中,坚持聚焦“历史和现实的变化”的唯物史观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方法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观方向保障;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意识形态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制度保障。唯有夯实这些保障条件,方能切实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横向和纵向演变。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维度动态耦合的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交换体系、现代化分配体系和现代化消费体系始终贯穿其中,并从核心逻辑体系、绿色生态体系、开放体系和政策体系四个基本层面逐步展开。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基本维度进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建设布局,并延伸至开放体系、绿色体系以及政策体系,形成智能化生产体系、网络化交换体系、公平化分配体系、共享化消费体系、共赢化开放体系、和谐化生态体系以及有效化政策体系的践行路径。
第一,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一定是由智能化引领的生产体系。当前的生产体系是与过去自动化技术条件下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化生产体系将是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智能化生产体系。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德勤发布的《中国智造,行稳致远——2018中国智能制造报告》显示,51%的受访企业在制造和管理流程中运用人工智能,46%的受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领域已经或计划部署人工智能;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入高速成长期,一方面,中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能力素质在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在明显提升,并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注]德勤:《中国智造,行稳致远——2018中国智能制造报告》,2018年8月2日,https://www2.deloitte.com/cn/en/pages/energy-and-resources/articles/china-smart-manufacturing-report-2018.html.因此,为建设现代化生产体系,应彻底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我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引领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生产过程的有效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为质量型生产提供保障;推进政府、工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补充机制、预警机制等;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保监督,以推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第二,现代化的交换体系应当是以网络化为平台的虚拟和实体交换互动的体系。当前的交换体系已发展由网络化虚拟平台为主导的交换体系,而现代化交换体系一方面会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其网络化程度更加广泛和深化;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实体和虚拟交换平台的结合更加有机化。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不断崛起,有助于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有效结合起来,逐步成为资源配置和组织的主要方式。如网络零售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服务交易平台,滴滴、美团、大众点评、携程等;内容平台,新浪、百度、优酷等;金融平台,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等;社交平台,微信、QQ、微博等,连接了人的线上与线下生活,融合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互联网交换平台与实体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动态交互。但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在不断扩大,以P2P网贷为例,2017年底,我国P2P网贷风险预警系统的风险池预警平台高达5 166家,预警平台占比高达71.19%。[注]第一网贷:《2017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大数据报告》,2018年1月1日,https://www.p2p001.com/netloan/shownews/id/16590.html.因此,为建设现代化交换体系,一方面,应在大力提升交换平台的智能化水平的同时,更好地规范交换行为,约束不合法、不合规的交换活动,尤其是防范互联网与金融双重虚拟性结合所带来的叠加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市场需大力提升实体市场与网络虚拟市场的相互交融,对于国外市场需优化区域开发布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推动“互利共赢”的交换新模式。
第三,现代化的分配体系将会依据大数据技术成为更加科学公平的分配体系。当前的分配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分配效率低下、分配公平性不足问题,而现代化的分配体系是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过程之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的分配体系,将提升初次分配的资源配置有效性、再分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及分配领域监管工作的及时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7,高于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世界银行数据则显示,我国2016年人均财富基尼系数高达0.789,远超过“警戒线”,分配公平和效率问题愈发加剧。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而推进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8页。因此,为建设现代化分配体系,应加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投入、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尽可能缩小由于机会不平等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加强法制化管理,以减少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的可能空间;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等,积极调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第四,现代化的消费体系将是共享主导的消费体系。当前的消费体系,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多元化和多方位的消费,而现代化的消费体系是依托云计算技术的开放与应用,推动消费行为走向共享化和合理化的消费体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较2017年底增长14.4%,占网民整体比例达73.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亿,较2017年底增加6 930万,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2.5%。[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2月28日,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并且《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初,云联惠累计共享总金额超过298亿元,单日分享成果突破1.5亿元,成为共享消费领域真正的领军企业,[注]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2018年3月2日,http://www.sic.gov.cn/News/79/8860.htm.截至2018年6月,在网民中的共享型服务的普及率由46.9%提高到71%。[注]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2019年3月1日,http://www.sic.gov.cn/News/557/9904.htm.共享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也满足于人们的文化和需求,兼具分享和共享模式的消费体系,将成为现代化消费体系的一个重点内容。因此,为建设现代化消费体系,应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开放与应用,打破消费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消费者内部的资源再配置提供平台和渠道;倡导理性的消费观念,缩小消费差异;推动绿色消费新格局,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生活、教育和医疗消费等主体内容,继而通过新信息技术平台使得消费者得以共享消费优惠,提升消费活动的规模和效率。
第五,现代化的开放体系的建设目标应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当前的开放体系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核心的体系,而现代化开放体系是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目标,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的开放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间贸易与合作频次与规模不断增加,2018年全球贸易总额约为39.342万亿美元,然而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国际经济、政治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单边主义的盛行,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开放体系应当是共赢的、合作包容的,既有大国的责任,也有大国的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具有“相互尊重”的社会维度、“公平正义”的伦理维度和“合作共赢”的经济维度等三重维度的“新型国际关系”。因此,为建设现代化开放体系,应不断加强合作共赢理念的宣传和倡导,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破除弊端,推动经济有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以及共命运、同呼吸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六,现代化的生态体系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当前的生态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理念的生态体系,而现代化生态体系是从绿色发展理念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亦即绿色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体系,这一次理念的飞跃使得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囊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等多个维度,再次进入了新境界,实现了升华。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基础性问题,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推动和谐式生态体系的构建。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绿色发展提升到绿色“生命共同体”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理念。“绿色生命共同体”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然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向金钱膜拜、盲目崇信西化、以生态换增长、过度开发资源等非绿色思维,经济转型不完全、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尚存较大空间、企业绿色增长理念不足,绿色税收制度不完善、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小、绿色信贷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以及社会中对绿色金融和绿色网络内涵的认识仍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因此,为建设现代化生态体系,应加强绿色理念宣传,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原则,发展和推动绿色生产;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加快绿色金融立法与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等手段,从而开创构建绿色生命共同体的新局面,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七,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将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层面耦合的政策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逻辑架构中与经济实践过程最为密切的层次,同时也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现实问题的直接反馈层次。在生产方面,要积极贯彻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为质量型生产提供保障,推进政府、工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补偿机制、预警机制等。在交换方面,要提升实体市场与网络虚拟市场的交融,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空间、打造“守得住底线”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分配方面,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在消费方面,要增加社会消费预期,拓展消费形式和消费路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革命。在开放方面,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平等为基本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在生态方面,积极宣传营造绿色理念,构建绿色生产的体制机制,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加快绿色金融立法与配套政策体系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的政策体系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前提和践行保障。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交换体系、现代化分配体系和现代化消费体系是贯穿现代化经济体系始终的四个基本维度,核心逻辑体系、绿色生态体系、开放体系和政策体系则是其逐步展开的四个基本层次,四维度与四层次之间的相互交织和互为支撑,从更加立体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的视角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框架,不仅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