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朱亚丽
1.动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不具备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且对于枯燥的课堂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非智力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激励动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在教师引导与激励下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非智力因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目标,在这一目标驱动下,学生会将外在的驱动力内化,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2.调节作用。通过将非智力因素进行灵活运用,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课堂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而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这一点,在课上不光要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3.巩固作用。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可以弥补,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够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不仅如此,非智力因素还能够更进一步巩固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可以与教师在课上处于一种平等地位,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活跃学生思维,减少学生本身因智力因素给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
4.弥补作用。通常情况下,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存在困惑、厌倦的心态,而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就会有所下降。通过合理运用非智力因素,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轻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能够有效沟通,构建起一个活跃、开放、多元高效的数学课堂,弥补原有学生智力因素为学习带来的阻碍。
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影响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数学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教学进行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首先,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活跃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减少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排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上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并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借助课下布置作业的机会,将一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数学题目融入其中,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觉检查、自觉反思等习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巩固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动力作用、调节作用、巩固作用、弥补作用几个方面。为了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丰富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方式来加以有效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