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教育编织儿童的生活之网

2019-01-14 07:07朱茂勇
江苏教育 2019年58期
关键词:农场劳动生活

朱茂勇

“一篙残腊雨,千古富春江。”在浙江富春江畔有一所别样的小学,流动其间的是童心野趣的田园牧歌,指向未来的是生活与劳动的相互成全,站在中央的是自由而灵动的儿童。与这些儿童相遇的,或是浸润泥土芬芳的“开心农场”,或是智趣迭生的“农事运动会”,或是“田园古韵”的小古文吟诵。这所创建仅10 年的学校,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以下简称富春七小)。

“我们以‘天人合一,人事相趣’为宗旨的新劳动教育理念,力图让学生在劳动中回归自然,亲近土地,让他们感到劳动的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和创造。”富春七小校长章振乐介绍,“我们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趣味,在劳动中发现自我,新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双手变得更加灵巧,智慧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如今,新劳动教育已是富春七小名副其实的品牌,这一创举不仅让学生走向幸福而完整的学习生活,还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开心农场,让劳动融入生活

“去年,我们在学校的‘开心农场’里种下萝卜苗,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大家都精心地培育它们,期待着萝卜的大丰收。不出所料,今年我们收获了一大筐白萝卜。瞧!那翠绿的萝卜缨子,正在微风中摇曳,好像在感谢我们辛勤的付出。”富春七小四(2)班小方同学向我们讲述着她在“开心农场”的收获,“晚上,妈妈炒了一道香味扑鼻的肉丝萝卜,我急不可待地拿起筷子,轻轻地夹起一片透着金黄色泽的萝卜,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放进嘴里细细咀嚼,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如此美味的萝卜正是我们辛勤付出的结果。”

“‘开心农场’是学校利用校园周边20 余亩土地开辟的综合学习探究体验区,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围绕‘开心农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章振乐道出了学校“开心农场”的由来,“我们把20 余亩土地分成区块,让每个班级承包两块地,负责日常的管理与养护。”

“开心农场”为学生提供亲近土地与自然的机会,这里自然也成了学生的乐园。“开心农场”让学生在里面种菜,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劳动实践,感悟收获的美好,感受到生活中不能没有劳动,在劳动中才能创造生活的价值。

学校“开心农场”实行的是项目承包责任制,分片划出责任区,各班有自己的责任片区,定期进行日常的管理养护。“开心农场”开展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种植园、养殖园、农具陈列馆和小小农科院。种植园让学生亲历农耕。养殖园让学生亲历饲养小动物,培养关爱动物之心。在农具陈列馆中摆放了许多农具,学生驻足其中可以看到一部小小的农耕发展史。小小农科院则给学生提供小课题研究的机会。学校在各个区块都配备负责管理的教师,方便学生在各个区块活动。

“没有亲近过土地的孩子,就没有幸福的童年。”诚如章振乐所言,“我们的新劳动教育,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劳动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激发生命的活力,孩子们通过劳动收获更多的生活幸福感。”

实践出真知,劳动创智慧。“开心农场”让学生体验到另一种劳动生活,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品尝到劳动的艰辛,学会了在劳动中合作。乌米、长脚笋、土豆,丰硕的收获,昭示着这充满泥土芬芳的教育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真正为学生植入了幸福生活的基因。

二、课程群,让劳动丰富生活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建构了以尊重学生兴趣、联系实际生活、着眼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劳动教育课程群。新劳动教育课程群包含三方面的课程群,一是农事劳作课程群二是劳动创意课程群,三是美好生活课程群。课程群从三个维度进行建设,真正实现了课程与生活的相融。

“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本身,关注真实的生活,才能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目标的普适性与课程的本土性,在实践操作中,根据国家课程的普适性目标,挖掘更多的校园特色。”章振乐说,“我们的课程设计着眼于实现小学生实践场所的突破让课堂走向田野,让学生的学习从间接认识走向直接认识。”

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其中,又以农事劳作课程群最有特色,主要包含开心农事、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四个子课程,在四个子课程下又开设了自然笔记、农场小作家、节气课程等1多项课程;劳动创意课程群包括小小农科院、当代小农夫、智慧小鲁班、理财小能手等子课程美好生活课程群有生活整理、开学活动、成长30 件事等子课程。

新劳动教育课程群不仅着眼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更是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学会探究和创造。诚如章振乐所言,“新劳动教育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并融合的。学生在种植土豆的过程中,能够研究土豆的习性;学生在收获向日葵的过程中,可以在田间绘画。因此,新劳动教育有着扎实的根基,无限的空间。”

在课程学习方式上,新劳动教育课程以项目的方式来实施。在小小农科院的劳动创意课程中,学生组成社团,确定研究课题再进行研究。如种植活动前,学生在教师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首先采集土壤样本,然后对土壤样本的PH 酸碱度、有机质等进行检验,同时分析光照、气温等条件,为下一步种子的成长做好分析准备工作。在美好生活课程群中,学生收割韭菜后,开展义卖活动,将义卖收入存入基金用于爱心捐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每一阶段都有别样的成长,让学生在校园的童年时光充满趣味,在心灵深处刻下最美好的印记,真正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

新劳动教育课程从设置到实施,整个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劳动知识,培养了劳动情感,更提升了生活的品质。富春七小这座充满阳光的校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创意都隐藏着劳动教育的力量。

三、内务整理,让劳动照亮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此,章振乐深有体会,学校的内务整理活动便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用劳动精神滋养生命成长。

“我的女儿已经三年级了,自从学校开展家务劳动课程以来,每天都会主动参与家务。比如看见地板脏了她会主动拿起扫把扫地,看见我收衣服会主动叠衣服等。三年级家务劳动建议中有一条是‘饭前盛饭、摆碗筷’,我们家每天的饭前盛饭就成了女儿的专属任务。”学生家长张少蓉动情地讲述着女儿的变化,“有一次在盛饭时她边盛边说‘爸爸吃得多,多盛点;奶奶胃不好,应该挑锅中间软的地方盛;妈妈喜欢吃锅巴,我要最后盛……’,女儿在盛饭这件事中学会了关爱他人。”

家庭生活中,父母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这便导致了有些学生在家与在校有不同的表现。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劳动的时候往往干劲十足,可是回到家又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仍旧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内务整理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家庭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校每个月都会开展内务整理进家门的活动,采用到学生家里拍摄访问的方式,表扬家中内务做得好的学生,并将他们的表现在学校的电视台播放,让他们为全校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自古以来,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尊重劳动、自食其力。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让每一个孩子在劳动中拥有“美丽的光阴”,这样他们才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劳动中学会生活。

猜你喜欢
农场劳动生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农场假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农场
热爱劳动
一号农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