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传标
马鞍山实验小学积淀了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凝练成“精新”教育体系。“精新”意为精心、新颖地探索,“精新”教育指向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广博学识、首创精神、优雅气质、自由心灵”的知行少年。“精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贯穿在团队锻造、课程构建、资源融通的全过程中。
教育的中心是“人”,是以“人”育“人”的过程,是以教师、家长、社会和学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担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事业。作为这支队伍核心力量的教师团队,要带动育人队伍形成教育合力,实现育人效果的最优化。马鞍山实验小学重视全员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行“导师制”和全员护导制。“导师制”把全体教师分配到班级和学生小组,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成长合作组织;“护导制”使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一日常规的管理中,做到时时处处人人皆育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观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认知,以实践促进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学校开设家长课程,家长课程既有针对家长的课程,也有由家长承担的面向学生的课程和家长参与的志愿者课程。如此,家校共存共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马鞍山实验小学构建了以着彩课程、添彩课程和五彩课程三级课程组成的“彩育”课程体系。“着彩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培养基础学生学力的课程,旨在打下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添彩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五彩课程”一方面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着力使兴趣成乐趣,进而成为志趣;一方面注重发掘课程的个性化育人特征,以能力培养为立足点,在“格调”上下功夫。涵养学生个体层面的高尚“人格”,提升学生社会参与层面的高雅“品格”,铸就学生家国情怀层面的崇高“国格”。包括科技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种养类课程、文学类课程、体育类课程、科技类课程等,以课程育人,以课程文化的提升实现全程育人。
马鞍山实验小学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打通家校之间的界限,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延伸,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界限,拓展教育时空,增强教育的可能性。以全域的眼光来规划课程,以发展的思维来谋划学生的未来,以课程来实现教师的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比如行走课程中关于马鞍山采石风景区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探究需要从历史沿革、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未来规划等方面来研究,这样的学习时间上勾连起历史、当下和未来,地域上连通了长江经济带,学习方式上有自我探究,也有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