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恩虎,陈 易,孟建霞,徐琬梨
(1.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二科,枣庄 277000;2.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太原030009;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济南 250014)
头痛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在针灸医籍中多有记载,从《素问》到《灵枢》,以及《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古籍,记载了头痛的病因、辨证、四诊治疗、预后、禁忌等多方面内容,为全面认识头痛提供了依据。
针灸医籍中对头痛的病因论述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既有个人经验的总结,也有继承与创新的内容。具体内容上来看,既有风、寒、湿、热等外邪的侵袭,也记载了伏发发病、阴阳失调造成的头痛病症,其中以《黄帝内经》中的论述最多,论述了头痛的病因,外邪、内因等致病因素,以及详细的临床症状[1],形成了头痛病因的完善体系[2]。
风、寒、热、湿是造成的头痛的不同外因,且引发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风邪头痛多以头部发紧,伴恶风、怕冷、汗出,时间短,容易恢复为特点。如《黄帝内经》记载“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头痛不可以出内”,“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3]。寒邪侵袭以头部紧痛为主,如《素问·奇病论》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因寒主收引,寒邪上犯头目则头冷痛,出门着衣带帽,对于此证,《黄帝内经》也提出了艾灸风府的治疗方法[4]。火热邪气以胀痛、青筋暴怒为表现,伴有出血等症状,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瘛肿胀,呕,鼽衄头痛”。湿气浸淫常以头痛如裹,伴五官九窍闭塞等症,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风、寒、热、湿皆为头痛外感之致病邪气,《灵枢·杂病续增治法》曰:“头痛有风热,痰,湿,寒,真头疼。”
除外因之外,医籍中也多处记载了伏发发病、阴阳失调等病因。伏发发病导致疫力之温病盛行,郁而发热,头部灼痛[5]。《素问·本病论》言“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头痛、目眩也。”上实下虚、阴阳失调,致使头痛癫顶疾,如《素问·方盛衰论》载有:“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5]
医籍中记载的风、寒、湿、热等外邪的侵袭,伏发发病、阴阳失调都是头痛的关键病因,初步形成了头痛的病因认识。
在病因学指导下,古人从不同角度对头痛进行了辨证论治。依据经脉理论辨证,头痛多归属于手足阳经,因阳经循行过头,三阴经脉、络脉等经络不通、不容皆可造成头痛。根据脏腑理论,脏腑病功能失调也可引发头痛,医籍中多以肝阳上亢为主,此外肺热、心火、肠胃失司也是造成头痛的关键脏腑病机。
2.1 经脉辨证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是头痛辨证的主要经脉,正如《素问·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6]。再如《灵枢·五脏生成》曰:“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针灸聚英·十二经脉歌》曰“足脉少阳胆之经……所生头痛连锐。”三阳、三阴经脉虽不直接络于头部,但阴经并于阳经,通过筋脉上注于头项,如《素问·腹中论》载有:“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胀而头痛也。”《难经》曰“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孙络网罗全身,输布气血,邪客于孙络也会引发头痛,《素问·脉解》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除此之外,督脉、带脉、任脉等都可引发头痛,于其他古籍中散在介绍[7]。
头为诸阳之汇,百脉之所聚,古人对于头痛的经脉辨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2.2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临床常用辨证思维,古人在医籍中多次记载了肝阳亢逆、中焦升降失司、上焦心肺火旺引起的头痛。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肠胃分清泌浊失司引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肝阳易亢,“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8]。心火上炎,热灼精液,“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肺热叶焦,热窜于上引起“肺热病者,先淅然厥……头痛不堪”[9]。
医籍中对于头痛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辨证论治,认为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是关键辨证角度,并且尤以肝阳亢逆、手足阳经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头痛的初步辨证体系。
四诊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头痛的诊断、辨别各古籍多有论述,寸诊头项,弦紧主痛,隐痛、头痛如裹皆为问诊所得的头痛性质。
肝阳上亢头痛者,可望诊见头部青静暴露,《素问·五脏生成篇》中:“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足清,头痛。”肝胆气逆不顺,闻诊可知患者惶恐不安的表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针对头痛的判别问诊,患者有不同的述说,加重情况多曰“汗出头痛”,头痛性质说“头半寒痛”,头痛部位曰“头痛巅疾”“热病头痛,颞”。复诊患者对于好转病情的问答,多述“头痛少愈”。寸口对应头项,脉象应指而短的切诊多为头痛,“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10-11]
四诊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头痛的诊断提供了保障,也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由于古代治疗疾病的方法相对单一,古籍中对于头痛的治疗记载多集中在针刺、放血、艾灸、推拿等。其中针灸简便易行,且止痛效如桴鼓,多被各代医家所推崇。
4.1 治疗手段 关于头痛的治疗方法散在于各个典籍中,各个治疗手段的选择取决于当下临床表现以及辨证思路。年幼体弱者采用艾灸、推拿,邪气未盛、正气尚存者采取针刺,邪气正盛者放血。针刺时间的挑选、艾灸部位的选择、手法的轻重取决于头痛性质和程度。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了对于邪气盘踞采取放血疗法,“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针刺时间的选择是取效的得气之法,如《素问·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头气有街……止之于脑……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易已也。”针对老幼皆为体弱单薄的特点,医籍中采取温和的艾灸、推拿手法,如《考正穴法》采取“常于三里、气海灸之,节次约五七十壮,至年老热厥头痛”缓解老年性头痛。由于小儿脏腑娇嫩,《针灸大成·手法歌》采取“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针灸大成·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应用“掐阳池,止头痛”的推拿手法。另外,古籍还记载简便的热茶和草乌烟可以缓解头痛方法,如《针灸大成·针内障秘歌》“若然头痛不能忍,热茶和服草乌烟”。
4.2 针刺取选经、取穴、手法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皆为治疗头痛的主要经脉,治疗时依症取经。肝气不舒的头部疼痛,取足厥阴肝经。头部沉重急痛,选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胆经。《素问·厥病》记载:“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痛而重……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后取足太阴……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医籍中针对头痛的针刺治疗,提供了多种选穴方法,既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选取方法和辨证取穴法,也包含了个人经验取穴,这极大地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12],为头痛的针刺治疗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如《灵枢·寒热病》记载:“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针灸聚英·百症赋》曰:“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标幽赋》曰:“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席弘赋》中“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的手太阴肺经取穴、《兰江赋》中“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泻动自然安”的三焦经等皆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本经取穴法。辨证取穴也是常用之法,如《八脉图并治症穴》中病机痰阻辨证和膀胱经筋经辨证:“疟疾头痛眩晕,吐痰不已:合谷、中脘、列缺;头痛难低∶申脉、金门、承浆。”《针灸大成》脏腑辨证、八纲辨证:“肾虚头痛,头重不举:肾俞、百会、太溪、列缺。伤风面赤,发热头痛:通里曲池绝骨合谷;伤风,四肢烦热头痛:经渠、曲池、合谷、委中。”《考正穴法》中记载了个人临床经验取穴:“孔最……咽肿头痛。鱼际……身热头痛,咳嗽哕。合谷……头痛脊强……偏正头痛。阳溪……厥逆头痛……天池……头痛,四肢不举。”无论是经脉所过选取法、辨证取穴法,还是个人临床所积累的要穴,都是依据头痛的不同性质、部位,进行辨证选取相应的穴位。
对于头痛的针刺手法,首先遵循调和其阴阳,补虚泻实的原则[13],“调其阴阳,不足则补”,其次对于不同性质的头痛,区别对待如《灵枢·骨空论》记载:“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对于迥异的病症,应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也可以选取其他针具,提高疗效。如《素问·热病》载有:“热病头痛,颞,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选取九针取补泻之法,针出痛减。
依据不同的四诊辨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先后次序,以及各式各样的针刺手法和取经、选穴,极大地丰富了头痛的针刺治疗方案,为各种头痛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疾病预后的判别是临床医生指导患者康复和把握疾病走向的关键,针灸医籍中提供了依经脉传变规律和临床症状变化及进行判别预后情况的方法。如《素问·热论》曰“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头痛者如果病非阴阳表里两感于寒,则第七日头痛缓解。对于严重的真头痛,在《治症总要》中提出依据“复针后穴,真头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进行临床症状的预测。
禁忌症的确立是临床安全的保障,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医家所重视的,在针灸古籍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头痛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内容,既记载了针刺的禁忌病症,也论述了针刺的注意事项和不可针刺的情况。这为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安全保障,也是古代关于诊疗疾病的初步指南。如《灵枢·厥病》记载:“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手足冰凉直至肘膝关节,是不可治的死症。如被击伤或摔伤,致使内伤,会疼痛不止,这种头痛不可以取腧穴治疗,不可选取远距离的腧穴刺治。“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
头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律,带来了很多抑郁、焦虑、焦躁的负面心理情绪问题,由此引起的很多医疗和社会负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是众多医家的关注点。从《黄帝内经》到《针灸大成》,众多医家对于本病进行了多方的探索,给出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认识,积累了大量诊疗经验。无论是风寒湿热致病的外因,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是重要内因,经络理论和藏象学说的辨证,还是详细的四诊,常用的针刺方法、取穴、选经以及针刺手法等丰富的临床经验[14],以及各项预后、禁忌等内容,为后世医家对于头痛的认识提供了全面的认识,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并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