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水阜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克武
实验教学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检测、验证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化学概念,对化学现象的产生具有直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基础和知识体系的建立。然而,在部分地区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被动实验”“看实验”的现象,缺乏对实验探究的主观意识,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活动。因此,本文从生活化、问题化、课外化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的实物或案例导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参与兴趣,提升课堂知识的学习效能。此外,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道具,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化学生活、生活化学的直观意识,消除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畏惧心理。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创建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参与兴趣,我利用生活中的饮料向学生演示酸碱性的实验,如可乐、雪碧、红茶、绿茶、矿泉水等,学生看到丰富多样的饮料,都纷纷地将视线集中到实验活动当中。在实验活动开始之时,我以“这些饮料当中是否具有酸碱性?”“哪些是酸性,哪些是碱性?”等问题,引发学生对其讨论。随后,我组织学生利用pH试纸进行检测,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实验中。通过生活物品和场景的构设,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问题往往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心理,以化学问题为牵引,以实验探究为手段,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实验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课堂教学质量,对下一步的实验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从问题化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灵活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从而达到以问引思、以思促究的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我在实验活动中分别设置三个不同的环节:石子和棉花;滤纸和煤块;蜡烛和烧杯。随后,以燃烧的三元素为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欲望。学生听到题目后,纷纷对其化学道具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石子和棉花的实验探究归纳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滤纸和煤块的实验中得出燃烧需要着火点的结论,蜡烛和烧杯的实验可以表明燃烧需要氧气。通过问题化的活动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使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掌握,打牢自身化学基础。
实验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基础发展,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课外调查和实验探索往往是教师教学中经常忽视的重点之一。课外化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自主探究和知识延伸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学习基础,从课外探究出发,合理预设实验方案和指导策略,使学生的实验探究更具有方向性,从而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我结合本节的实验特点,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纯碱和醋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听到这个实验后,都积极地展开讨论,分别对实验步骤、细节、操作手法进行校验,预设实验现象和实验器材,根据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化学反应式展开对二氧化碳家庭实验的探究活动。通过对课外实验的预设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个体得到基础能力的提升,还使学生对化学现象和理论知识进行融合。
综上所述,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得到充分的验证和理解,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感知实验细节和变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思维意识。此外,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对化学现象展开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内在基础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手法,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主观意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