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现象的创造者”就怦然心动,觉得他讲得太好了。他还说:“哪里的教师看不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的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那里的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等这些学校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就会迅速蔓延开来。”感觉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这对于一个教师的精神品相,对于一所学校教师集体的精神世界,是何等重要!
我们可能会略有一点惶恐:就我?自己那一点点微薄的力量,就能创造“教育现象”?我以为,“教育现象”固然可以是波澜壮阔的全景式画卷,可以是具有社会影响的结构式变革,但也可以是小小教室里的一点点变化,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变化,你今天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播下的一粒种子,智慧的种子,精神的种子,谁都无法预想它会变成一种多么巨大而长远的深刻影响。——我想说的是,这个现象是由你带来的,那么,你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最近,我一直在琢磨课堂里的一种惯习。我们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流程: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请一位同学发表一种观点,再请一位同学发表一种观点,再请一位同学发表一种观点……我们只让一个同学发表一个想法的机会,到他想说第二点的时候,我们就说:“请坐,谁有补充吗?”如此,直到学生们拼起来的观点符合教师预想的观点时,教师才说:“我们班的同学对这个问题都有深刻的认识。”然而,果然如此吧?假的。因为对于每位学生来说,谁也没有完整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观察了很多的课堂,发现有的课上我们从头至尾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就建议,我们不要这样做,而要给每个学生完整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让他们用完整的表达与同学的完整表达进行对话。变“你说一点”“我说一点”的碎片与碎片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我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基于每个人的系统思考的对话。这样,课堂就会发生变化,变得该安静时就安静,该热闹时就热闹,热闹也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真正的思想与思想的互动。学生们对于某一问题的思考,用全部的智力来投入,课堂上呈现出一种智力生活的气息,课堂就会成为师生精神成长之地。
这事小吗?小,只是一种小习惯的变化。大吗?大,因为这事关学生的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举这样一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教师能够创造的教育现象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宏大叙事式的改革,还是微风细雨式的改变,创造教育现象,享受一种因你的改变而发生的美丽改变,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啊。更何况,宏大叙事式的改革,总是由无数微风细雨式的改变组成的;微风细雨式的改变,也会汇成宏大的叙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成了“教育现象的创造者”。这,足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无限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