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琴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四川 成都 611930)
送教上门是我校长期开展的校外教学活动,旨在给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到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以教育康复。我们和残联的工作人员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教康结合,医教结合,不但给学生带去知识,还给予医学上的帮助和康复。通过几年的努力与坚持,已经有三位学生通过教育康复能到特教学校就读,两位学生在家学习电脑知识,还有部分学生的认知以及身体康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下是我几年送教工作的几点心得:
1、坚持个别化教学,针对孩子自身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送教上门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性:或身体方面,或智力方面。所以现行的特殊教育教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适合,所以送教上门之前,我们所在小组的老师逐一对每个孩子进行走访摸底,了解孩子的残疾程度,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情况。然后集体讨论制定出教师能够指导,家长能够实际操作的孩子的送教目标。
例如陈XX,这个孩子是个重度脑瘫患儿,手脚都严重萎缩了,无语言能力,但是能短时间注视物体。只有爷爷奶奶和一个读小学的妹妹经常在家。所以我们针对这个孩子,送教的重点就是康复训练,然后就是听力和感知训练。由于送教条件的限制,我们教师只能每月亲自给陈XX送教一次,所以就只能指导孩子的爷爷奶奶,让他们在老师对孩子进行康复的时候,认真看,跟着做。然后利用每天晚上晚饭后的空余时间给陈XX做手脚的按摩康复。指导陈XX的妹妹利用每天早上的朗读对陈XX进行听力训练。感知训练则是利用吃饭穿衣的时候进行。这样既对孩子进行了训练,又不额外给家庭增加负担,而且具有可操作性,陈XX的家人都能够接受并坚持下去,对陈XX的帮助特别大。
2、就地取材,利用身边可用资源,对孩子进行教学。送教上门不像在校教学,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受到限制,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经过多次尝试,我们发现利用孩子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例如:我们在对李XX进行综合训练的时候,那次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求李XX能够用“有……有……”句型说句子,还能认识和分辨几种颜色。因为李XX的家在乡下,我们就利用春天来了,各种花开了。带着李XX走出家门,在田间进行教学。让他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认识黄色的菜花,白色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鼓励他,让他给我们介绍他家“有桃花,有梨花”;田地里“有白菜,有蒜苗”……这样既有了春游的乐趣,又学到了知识。大大的提高了李天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送教上门成了他每月期盼的趣事。
又例如樊樊。他是中度脑瘫患儿:没有语言能力,只能用笑和哭表达简单意愿,无法与人交流,手脚僵硬,吃饭上厕所都不能自理,但是他可以行走。他家就住在社区活动中心旁边,活动中心有简单的健身器材,适合樊樊进行康复,所以我们就把这当做我们的教学场地。每次送教的时候,我们都会利用活动中心的器材对樊樊的手脚进行康复。而且这里来往的人比较多,在经历过初期的害怕和恐慌以后,樊樊也能够慢慢的和其他人相处,用微笑来向周围的人表达善意。而且周围的邻居通过日常接触也能进一步了解樊樊的情况,对他和他的家人有了正确的认识,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大大的缓解了樊樊家人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残疾孩子给他们家庭带来的阴影,整个家都变得阳光起来。
3、对孩子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有关特殊教育知识,掌握残疾孩子康复技能。由于种种原因,送教的孩子没有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家长就承担了大多数的教育任务。但是他们以前基本上就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领域,对特殊教育知之甚少,所以作为老师,除了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家长进行培训。我们定期对家长开展培训,向家长教授康复技能,特殊教育理论知识等等。通过家长培训,大多数家长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感知训练,平衡力训练,语言训练等等。而且家长在培训中进一步认识了特殊教育,拓展了视野,减少了因为孩子残疾而带来的各种心理负担。不但孩子一天天进步,家庭也一天天走出阴影,越来越和睦起来。
4、带着孩子走出去,融入社会。很多孩子由于自身残疾,家长怕孩子受到伤害,一般都很少把他们带出去,所以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自闭倾向,不与人交流,脾气暴躁,还有个别孩子有过激举动。我们送教的时候,就给家长做工作,鼓励他们多带孩子出去接触社会。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增长见识,学着和其他人接触,与正常社会融合。我们老师也经常带孩子去社区,街道,各种公共场合,认识红绿灯、公交车、超市……等各种公共设施;一起去坐车,一起去买东西,一起去玩游戏,去做所有孩子都会做的事情;带着孩子参加我们学校以及其他普通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龄人一起玩耍,感受校园生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乐于与人沟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自闭倾向慢慢的得到缓解,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送教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形式,让所有残疾孩子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教育尊重,才是激励我们去做这一切的基础。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接受教育,送教才会继续前行!带着尊重上门,带着知识上门,孩子们和家长才会敞开心扉,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