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妮
(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渐渐淡化了儿时学习的记忆,遗忘了儿时对世界的认知,如何契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永恒的话题。
纵览各地市幼教专业美术的教学大纲可以发现,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提高学生基础素描和色彩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注重简单色彩绘画的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结合实际的绘画认知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出幼教专业对美术存在以下几点需求:欣赏和理解能力、基础素描、色彩基础、幼教应用实践等,即从理解到基础实践,再到专业实践。
在幼儿园中,从教室场景的布置、课堂课件的制作到美术课堂的进行等等,无一不体现着美术对幼儿园的重要性,因此学好美术对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去理解、去学习美术呢?今后又如何去适应幼教呢?场景教学法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场景教学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挥的教学方法。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场景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依旧相对较低。对于老师来说,场景教学在美术课堂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对抽象的美术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极大地降低了老师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授课难度,使教学的步骤得到了很大的简化;对学生来说,场景教学发就是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物以及情景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堂,让他们认识到美术课堂其实是与生活联系到一起的,逐步从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前文有提到,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2-7岁的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2-3岁的儿童有了初步的想象和创造性;3-4岁则对各种各样的形色有着浓厚的兴趣,创造性有粗略的轮廓;5岁以上很多儿童能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因此应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点,不要以成人为中心,不要刻板模仿和干扰,应当顺应幼儿天真活泼的情感表现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因此可以说场景教学在学前儿童的教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幼教专业的学生掌握此类方法的重要性。
从场景的真实存在性来分可以分为:虚景教学和实景教学。
虚景教学是指教师用一段话、一首歌、一个故事、一段视频或者其他手段,让学生在脑海中模拟还原场景的教学方式。虚景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的,是通俗的、易懂的,学生往往能根据自身的经验还原出该画面,如透视上让学生想象一望无尽的马路,用欢快、跳跃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色彩艳丽的绘画作品等。
实景教学是相对较复杂的方式,它要求教师对教学的场地进行一定的布置,用相对较为真实的环境还原的教学方式。如色彩上让学生深入观察实景,用黄色纸布置教室模拟秋天景象来上《落叶》儿童画课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实景教学在信息化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如VR、全息投影等。
从教学角度来看,由于实景的布置较为耗费时间,虚景教学当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常态,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依旧应适当加入实景教学,并尝试让学生协作,共同完成实景的布置。因此,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得到更多的职业体验,美术的教学过程可以被设置为:虚景想象,实景感受与实景布置。
虚景想象和实景感受的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虚景或是实景,学生在固定的笔记本上记录教师所给的场景,并记录自己对场景的理解;实景布置的主体主要在学生,教师布置实景任务,学生根据自身认知和已学美术知识,小组协作完成场景布置,教师主要给学生提供工具和材料上的便利以及方法上的指导。如此一来,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美术知识,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布置实景,为其今后幼儿园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场景教学已经在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它对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更为特别的意义。学生不但能在此方法中学习知识,更能学到方法本身,应用到今后幼教无论是语、数、英亦或是音、体、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