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平
(贵阳市委党校 马列部,贵州 贵阳 55000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有继承,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有传承,人间正道秉承初心。习近平总书记铿锵回荡、掷地有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道出了9059.4万名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声,这对每个共产党人犹如醍醐灌顶,也是警醒清脑。
从一个共产党人的角度来说,这是每个共产党人对本心追求的心声和矢志不渝的先锋队的道德自觉,心行统一,致良知以达知行合一;从一个领袖的角度来讲,这是对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承诺,是对国家能更加繁荣昌盛、富强和美的担当,是对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宣誓,是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相连的大我精神,是一种宁愿“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弊鼎新的改革精神,是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①的历史责任和担当的道德践履,昭示天下,我心依旧,初心不变,与人民心心相连、和衷共济,是对为了中国发展的大我牺牲精神及信念的体现,是对信仰的忘我追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而怎样解决这个时代的实际问题,则是考量每个共产党人心性的抉择。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是共产党人立身、立德、立言的根本,谁坚持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谁就会一以贯之地秉持为民服务的衷心,就有为国强大而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的意志,就有消腐除蛀、惩恶扬善、荡涤尘埃、拨乱反正的决心,他就会心系国运、情系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22日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问话时说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就是中国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这种情怀,犹如诗人艾青所说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份情怀,源自于对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学习和积淀,产生于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根植于养育中华民族的这片厚土的挚爱,这不是简单的叠加,是发自于内心爱民、爱国的诚挚心愿。
伟人,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他们都有共同的志向和信念。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毛泽东同志在1912年看到一幅世界地图后,产生了通过革命来改变社会的责任感,由此“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习近平总书记也正是因为在年轻时在梁家河七年当知青中实践中的体验,与梁家河人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坐在炕上唠家常,深深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慢慢铸就了为民解苦的志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年轻的习近平来说,梁家河犹如一所启蒙学校,教给了习近平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信念与决心,人民一词深深扎根于他的心里,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充满在他的思想里,正如习近平对这段经历时所言:“(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只因为如此,不论是在正定的三年多,还是在福建的十七年半,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一颗赤子之心不变,他的人民情结,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终没有动摇过、改变过。犹如歌词里唱到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危难之处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习近平践行自己的世界观和道德价值,他把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运用到工作当中,知行合一、不忘初心,他反复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每个共产党人要永葆初心不变,才会有为民负责的勇气、为民担当的精神,才会有为人民的疾苦、期望和感情不惧风雨砥砺前行的情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③为中国之发展,如果没有全局观,没有国家观,没有国衰则我不济、国不济则我必弱的家国情感,不可能做到“无我”之去除私欲而为国殚精竭虑。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经世济国是中华文化一直奉行的人间正道的秉承。诸如,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碰到大旱饥荒,于是感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白居易在县尉任上,察知百姓拾穗“充饥肠”时,不由产生“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自责。熟读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历史更迭。习近平的家国情怀从正定从政开始,他深谙家即是国,国即是大家,民为国之本,国为民之依靠,国衰则民衰,国弱则民必弱,也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引用几句歌词,以喻国与家、家与国的辩证关系:“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1984年3月末,正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同时收到一封内容相同,署名为“习近平”的信,“各位同事:大家上任半年多了,人们还习惯称我们‘新班子’。我体味,其中不无期盼之意,上上下下都希望我们有一个新作风。初任伊始,县委做出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提出反对衙门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以每年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制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制定正确的措施。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正是如此,习近平走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德立“芝麻官,千钧担”的心智,担当起责任,心中长存“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只是一芝麻官,已奠定了习近平的全局观和大局观。正因为如此,他到福建工作的十七年多,才会沉下心为民解忧,解民之所盼,想他人未想之事,做他人未做之事。比如,厦门起步,三年学习:尝试对改革开放的实践;宁德治吏,两年考验:清除“摆在马路边的腐败”;福州成就,3820工程:见证福州20年发展历程;长汀治水,长汀经验:美丽福建的一面旗帜等等,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为国为民的思想,不可能做得风生水起,让自己工作过的地方日新月异,由此形成了习近平主政后的治国理念,即“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治国先致人,人致心则必利国,治国在人心,心善则利国利民,心恶则腐国乱民,是故国之发展,只在于国之强盛民之富庶,人民都存善念并安居乐业,乐享优秀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文明大国、礼仪之邦再现风华,则国之巅峰不远矣。
习近平强调“以史鉴今”: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他说道:“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正因为习近平深明治国之大义与不易,特别是中国这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各种问题与方方面面的情况,要想治理好一个庞大的国家,必须扬清抑浊,以“舍我其谁”的气魄,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刮骨疗伤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韧性,为了国家的安宁,还人民以清新之朗朗乾坤,还我们党以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致良知的党风,没有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强大心性和坚强的信念,是很难有如此夙愿的。
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外因才会趁虚而入腐蚀内部堡垒,正如俗语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一个民族完全沉浸在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中,而带领这个民族的政党的一部分党政干部,乃至军人也参与其中,难免形成尸位素餐、蝇营狗苟的不利于国家稳固、人民安定的和合发展,形成大多数人认为人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观念,带来的后果只有人心散了,思想乱了,文化丢了,道德没底线了,信仰模糊了,信念淡漠了,如此,这个民族危矣,国家危矣,这在中外历史上,教训历历在目。当民族在迷茫,国家在风雨中前行之时,党的十八大召开,确立了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犹如春风拂面,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们带来了前进的力量和方向,让有正义感的共产党人如沐春风,有了奋发图强的信心,风雨彩虹、铿锵人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始浸入人们的心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适时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反“四风”,以及 照照镜、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求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同时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国福民的磅礴气势,高举斩妖伏魔之正义之剑,反腐倡廉、消腐除蛀,一部部党内法规条例相继出台,惩恶扬善,切除毒瘤,“打虎”、“拍蝇”、“猎狐”、拔“黑伞”,使那些结党营私、祸国殃民之辈无路可逃。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510余名,9000余名厅级干部受处分;纠“四风”,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3.87万个,处理31.6万人,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了153.7万人,剑指霾空正气肃,直斩腐败立党威,形成了悬悬而望、万众睢睢的扬袂睢舞的砥砺奋进的局面。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对外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是从心性到人格至品德都在为中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不辞辛劳,孜孜不倦寻求中国的希望之路、发展之路、复兴之路而励精图治的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党的十八大至今,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国的强盛,190余天,摩顶至踵的奔波往返于四大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及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凝聚力,中国声音不断发出强音,中国故事越讲越丰姿多彩,领袖在国际上引经据典、传道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更加多彩多姿、大放异采,这才是真正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有大德、大我精神的高尚的人,一个为中国真正能强起来而废寝忘食的纯粹的共产党人!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领跑世界的风尚,“一带一路”,让中国大有“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发展之大局面。“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5000年文明的泱泱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人间正道是沧桑”,前行的路上,还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也会有很多新问题,有很多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不会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会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启程。
注释:
①《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②(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③《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陈澹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