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林
(贵州省盘州市响水镇中心校,贵州 响水 553505)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使学校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问题,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那么,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校长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呢?
在农村中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使得办校的行为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得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校内以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具有紧密关联的改革方案以及相关的制度规定等都必须要经过教代会审议,完全通过后才能够执行。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遵循民主的精神,能够使得员工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够使得学校的科学意图逐渐转变成教职员工的个人意愿,才可以在学校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在农村中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充分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采取更多的培训教育方式使得师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针对不同教职员工的年龄,提出分层的要求。例如,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是新入职的教师,那么就要求其充分重视规范;如果是中年教师,那么就要求其能够更加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加强教育改革与创新;对于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要求其能够重视对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最终整理成教学的理论,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不同层次教师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中学校园管理工作水平。
因为农村中学的规模相对较小,师资力量也较为匮乏,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要因为规模小而放松管理。尤其是对于校长来说,更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提高说服力,充分发挥个人的表率作用,能够使得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教育水平。每位教师都需要树立较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能够更加积极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校长要全面地了解教职员工的实际状况,能够了解其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且及时地为其排忧解难,解除教职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其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另外,对于校内的年轻教师,要引导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培训、参与进修,提高其自身的学历层次,使得学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帮助其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美国社会学家弗洛姆指出:“尊重意味着能够按其本来面目看待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的个性和唯一性。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对一个人的尊重;没有对人之个性的认识作引导,关心和责任也将是盲目的。”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学会尊重不仅是为了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更是实施人本管理的思想基础。尊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关爱、平等。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三个不”,即不自以为是,善于尊重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不偏听偏信,善于博采众长,全面客观看待问题;不独断专行,善于与人合作,遇事多商量。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美。因而,学校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学会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生活贫困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当然,在管理过程中,校长除了面对教师外,还应学会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家长,密切与家长联系,打造家校教育合力。
农村中学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贯彻落实人本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人文环境与信息的有机融合,提高校园管理的系统化与全面化水平。首先,要积极地建立校园文化特色,能够加强对校园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这些校园资源的重要价值。第二,要建立校园教育科研特色。要充分重视校内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够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有利场所与设备条件,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研氛围。在实践工作中要积极地设立教师的阅览室、各种教学成果专栏,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与引导作用,使得员工能够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三,要建立校园文化特色。要积极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例如组织开展教师球队、合唱队与教师之家等。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得教师的思想情感能够获得良好的熏陶与升华,有效地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提高校园的整体素质与综合实力,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农村中学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地开展人本管理工作,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总而言之,当前在农村中学的学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实现有效的优化与创新。要充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教职员工。重视对教职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注重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学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