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2019-01-13 01:42刘艳平,田培良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温针灸临床价值糖尿病足

刘艳平,田培良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9.22.195

[摘要] 目的 该文将以糖尿病足患者做为医治对象,通过对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从而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2018 年 5 月—2019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共80例,再将患者抽取,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对观察组配以中医温针灸医治。将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多层面的对比与分析,最终得出临床疗效的分析。 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为92.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中医温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运动神经速度的传导,益于患者预后康复,其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普及。

[关键词] 温针灸;糖尿病足;神经传导;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b)-0195-02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多种,其中糖尿病足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高达31.6%,而死亡率也有14.4%[1],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糖尿病足由于其周围神经病变,会不断地侵入血管、肌肉、韧带等,进一步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足部肌群异位、骨骼发生形变,即畸形足,最终发展到严重的肢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2],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若患者没有积极治疗,此并发症发展到严重地步,不但给患者自身带来身心的痛苦,还会成为一个家庭的严重负担。目前西医采用降血糖、抗感染、营养神经等治疗原则进行医治,具有一定疗效,但会出现不良药物反应。因此该文以该院于2018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将从中医温针灸的治疗角度分析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8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再将患者随机平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組4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48~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3±3.26)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均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5±3.37)岁。两组患者都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无妊娠、哺乳期女性;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恶性肿瘤等原发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都自愿配合此次治疗,无中途退出。并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该次临床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除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抗感染药和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过高外,要求患者营养饮食,合理运动,同时对足部溃疡者进行清创引流,湿敷抗生素药物。

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温针灸医治。患者以侧卧位姿势,进行穴位的选取:以足太阳、足少阳的胆经、足太阴脾经等经络的穴位做为主穴,包括阳陵泉、阴陵泉、悬钟等;再加气海、关元、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为另一组穴[3]。选取穴位时要避开已感染和破损的皮肤,可选其相近的穴位。对皮肤消毒后以快速直刺,该院采用2寸炙针,一边捻一边转动炙针,直至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肿胀感,此时再将当年的清艾炙于针刺穴位,可将艾条插进针条中,每个穴位炙3根艾条,留针30 min,治疗1次/d,每3天休息1天,每隔一天可换一组穴位温炙,此组患者需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对比,采用等级评分制,得分高者症状最重,依次减轻。

1.4  疗效判定标准

该院定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足部至后肢感觉疼痛、麻木、无力等。治愈: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减分率≥90%以上;显效:以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减分率在70%~90%之间;有效:以上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减分率在30%~70%之间;无效:以上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病情加重,减分率小于30%。

1.5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将所有实验数据录入其中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数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根据治疗总有效率公式计算,在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人数为16例,显效的人数为12例,有效的人数为9例,最终治疗有效的人数为37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2.5%。而常规组治愈的人数为11例,显效人数为8例,有效人数为7例,最终治疗有效的人数为26例,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仅为65.0%,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

与常规组比,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率较高(P<0.05),患者足与后肢症状得到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治疗后对比[(x±s),m/s]

3  讨论

如同前言中所论述,糖尿病足患者主要会面临两方面的病变结果,一方面是足及后肢带来的严重影响,早期的糖尿病足患者只有轻微的局部皮肤糜烂、感染,同时由于足部的肌群萎缩导致后肢的肌群异位,压迫腿部的血管、神经,静脉血回流变慢,因而手脚变凉、麻木,特别是夜间和受凉后加重,使得患者出现行走障碍,肢体感觉胀、麻、痛,在得以休息后,症状便自行缓解;但重症的糖尿病足患者由于下肢肌肉受力变化,其膝关节、臀部、骨盆关节的受力和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较大的神经受到压迫,淋巴液循环受阻,导致患者下肢大面积缺血,足部麻痹,触感消失,而无法行走。

另一方面是糖尿病足患者的心脑血管也会发生病变,这是由于患者的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即使有药物控制,但血糖浓度仍然较高,因此其动脉血管随之受到影响,血管壁不但脆弱,还会增厚,进一步使得血管易堵塞,动脉斑块也易形成,最终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医认为,该病应纳入“麻痹、脱疽”等范畴[4],属脉络亏损、阻痹,脾胃亏虚,原因是患者素体阴虚,正气不足,寒邪入侵,而遇之血淤滞久,湿毒产生,此时出现脱疽,患者的足和后肢出现灼热、溃疡、胀痛等病症。

中医温针灸的治疗原则是温经通络、驱寒正气、活血散淤,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足三里属阳明经脉,可滑利关节;阿是穴可激发正气、补肾益脾;阳陵泉则可化瘀通络。温针灸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刺激和提高,使得周围神经的血氧饱和度提高,可快速恢复病变神经功能。同时对血管扩张,降低血糖粘度[5-6],通畅血管中的痉挛,此方式安全无药物的不良反应,经济有效。

通过该次研究,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临床体症、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足症状感觉状况等方面,总有效率高在92.5%,均比常规组有显著改善。因此,该研究表明,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患足不适等,促进微血管循环,显著提高了神经传导速度,滋养神经血管,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我国医療成本,提高了总体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椿,冉兴无.中国糖尿病足管理,路在何方[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7):441-444.

[2]  尹玉杰.糖尿病足病的易患因素分析及其心脏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 2018.

[3]  周泽玲, 管玉香, 方朝晖. 34例0级糖尿病足艾灸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5):119-121.

[4]  曹烨民,赵诚,赵满忱.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中医药治疗[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7):500-502.

[5]  安静思, 赵锦.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9):1340-1342.

[6]  余倩颖. 当归补血方穴位敷贴联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 中医学报, 2018, 33(10):102-106.

(收稿日期:2019-08-24)

猜你喜欢
温针灸临床价值糖尿病足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