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闽桂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9.22.100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该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8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均有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恶性肿瘤;糖尿病;PICC置管;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b)-0100-02
惡性肿瘤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疾病[1]。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在对患者治疗时,会进行PICC置管,这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2]。在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PICC置管时,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患者的血管,甚至造成血管损伤,进而出现并发症,因此在置管期间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该文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现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间在该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8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8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
对照组: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62.94±6.07)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
观察组: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63.89±6.1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注意观察患者置管的固定情况,防止置管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为:①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由该院的护理人员和护士长组成针对性护理小组,所有的护理人员均为PICC执证护理人员,由此类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穿刺、护理等工作。
②PICC置管前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PICC置管前,护理人员要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情况,若患者出现血小板异常的现象,则不能立即对患者实施PICC置管,因为在此情况下给予患者置管,容易导致患者出血,增加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当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再给予患者置管。
③PICC置管时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PICC置管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要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保证穿刺的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穿刺的出现,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④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当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时,会影响患者穿刺部位的细菌种植,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然后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同时可以采用药物和运动的方法,控制患者的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内。
⑤对患者置管部位皮肤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消毒,并且在置管后的24 h,要更换敷料,且以后每7天对患者更换敷料1次,若敷料出现渗湿要;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敷料的监测,避免敷料发生脱落现象;若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出现疼痛现象,则可以在静脉走向位置,给予患者欧莱凝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现象,则需要增加换药次数,且可以给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
⑥抗感染护理。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感染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比如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食物,提升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要保持患者病房内空气的流通,定期对病房消毒,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⑦导管护理。PICC置管需要在患者身体上保留较长的时间,患者在此期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的情况,进而导致导管出现折叠、脱落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导管的护理,合理的固定导管,防止其出现脱落、折叠现象;在患者的置管侧要严禁测量血压和负重。
⑧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于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恐惧、担忧、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对患者疾病的治疗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将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努力使患者改善心态,使其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进而全面配合相关治疗工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均有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來,我国人们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此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摧残,患者体内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循环功能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4]。
临床上在对恶性肿瘤和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时,主要是采取化疗治疗,进而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会给予患者PICC置管,以提高静脉治疗的效果。但是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在对患者置管时,患者容易受到感染,而出现机械静脉炎、红肿、渗血、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体状态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5]。
该次研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对患者置管前,对患者的血小板情况进行了解,可以保证置管的安全性,通过多种护理措施的开展,可以减少患者在置管期间出现感染的几率,可以减少皮肤出现疼痛和红肿的情况,避免导管出现脱落、折叠的不良现象,并且可以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治疗。
该文研究得出,两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均有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减少化疗药外渗的风险,提高静脉治疗的效果,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雪, 李玲, 潘婷婷. 基于移动APP的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12):23-26.
[2] 于巧,李艳,孙琛,等.专业护理管理小组对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携PICC导管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3):107-108.
[3] 王伟伊, 马慧珍, 邓小岚.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置PICC出现上肢静脉血栓继发肺栓塞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2):181-183.
[4] 王莉, 田静, 熊冬梅,等.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5):852-854.
[5] 冯月清, 吴伟仙, 潘印,等.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46-148.
(收稿日期: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