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江西军民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19-01-13 09:47刘勇
北方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江西省

刘勇

摘  要: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形成各类创新主体间良性协同互动机制,是新时代实现强国强军梦的时代命题,也是江西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地位不明确、协同创新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现实问题,要重点围绕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四类主体,明确职能定位和角色分工,实现协同创新,更好促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

关键词: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江西省

军民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所形成的一项国家战略。立足省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既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强国强军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助推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深刻把握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新时代实现强国强军梦的时代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发展新要求和国家总体安全格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由过去的“军民结合”向“军民融合”加速转型,并努力推动“军”“民”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融合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特别强调“军民融合发展”;2015年首次“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由此可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破除传统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构建不同创新主体间的良性协同互动机制,统筹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局面,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以协同创新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综合考量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和我国国防建设事业实际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较早意识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实践,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主体一般包括政府、企业、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其中,企业是推动军民融合“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主体,政府着力改善协同创新发展投资环境,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反观我国,虽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各自为政,无法真正形成统一持久的协同创新,这就对新时代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推动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江西省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立足省情实际,充分利用军工优质资源,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使之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对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是江西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江西省经济逆势而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虽然,近几年江西省经济增速相对放缓,但这种增速放缓其实是在寻求中长期发展的新动能。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如通航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技术扩散快、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有效引领了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2.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是江西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国防军工系统拥有两百多家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超过十万人,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核兵器、船舶、电子科研生产基地。江西省本土产生院士的三分之一、央企所属在赣科研机构的三分之二和新世纪以来江西省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都来自于国防军工系统,国防军工系统已经成为引领江西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實现科技资源共享,开展科技人才联合攻关,有利于形成江西省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技术双向转化”的共赢格局,有利于建立起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3.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是江西省实现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江西省国防军工系统是推动对外开放的主力军,既对口争取了大量中央军工集团入赣发展,又通过军工国际贸易实现了“走出去”。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持续纵深推进,江西省应以此为契机,深度对接大型央企军工集团,促成其在赣布局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要以军工国际贸易为引领,增加技术装备出口,开创外贸出口新优势。江西省很多民营企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甚至超过了军工企业发展水平,通过协同创新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口资源参与到军工行业中来,加快形成“合作化、专业化、开放化”的军工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推动军工装备换代升级。

二、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较好,近年来,江西省积极探索“军转民、民参军”的路径,努力开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江西模式”。

1.积极把握产业融合和技术融合两大抓手。立足江西省在航空、核工业、船舶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成功打造了南昌和景德鎮航空产业、九江船舶制造和海工配套装备、江西省铀矿等一批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了军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装备优势;通过组建技术创新平台和推动军民重大科技协作,促进军民科技双向转化。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国防军工系统已拥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院士工作站。

2.紧紧依靠军工央企入赣和民参军两大载体。先后与中航集团、中国兵器总公司等军工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有超过一半的央企军工集团落户江西省,军工央企的进驻,有效提升了江西省军工经济发展质量,也带动了江西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查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等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为民口企业参与军队和国防建设保驾护航。

3.不断强化全面创新和军工改革两大动力。江西省在技术、体制机制等多方面都有众多创新举措。比如建立了省级航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通绿色通道;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央企军工与地方军工、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之间突破体制束缚,实现资源整合,中电科海康集团参与重组控股凤凰光学,清华泰豪集团重组江西国科军工集团公司等。

4.着力完善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两大基石。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2018年,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共江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并由常务副省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需关注其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以便未雨绸缪,更好地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

1.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比如,协同创新主体如何管理?怎样激发其自主创新积极性?权益如何划分?只有在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有利的政策保障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促进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得到更好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对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要满足国防建设需要保障国家安全,又要促进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2.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还不明确。作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主体,无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口企业,都具备生产要素集聚优势,各级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有些企业却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缺乏自主权,主营产品依然是按照国防建设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二是有些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过程中,没有构建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时常出现“不欢而散、两败俱伤”的局面。

3.军民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特色还不明显。目前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科研体系还不够完善,军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形成一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科研体系,由创新主体各自承担起管理、生产、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职责。同时,在协调管理机制、招投标制度、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也要先行先试,突出江西特色,努力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江西样板”。

4.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与市场脱节现象。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己经设立了一些国防军工院校,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此外,部分地方院校也形成了一些优势学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然而,从目前江西省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有些专业学科的设置还局限于理论研究,没有结合实际进行定岗培养,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参与科研生产前,还需较长时间的实习锻炼才能正式上岗。

三、优化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更好推动江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必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重点围绕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四类主体,明确职能定位和角色分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促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

(一)政府成为多方合作的统筹者

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管理工作,特别是要统筹协调好各类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牵头整合军民融合“政产学研”创新资源。推动各类创新主体间形成持久稳定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关系,充分发掘和使用各类创新成果,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军工科研机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推动相关技术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各级政府还可以考虑成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整合各种科技力量,推动相关军工科研成果积极向民营企业转化,实现“寓军于民,军地融合,互利共赢”。

2.积极引导多元化资本投入到新兴产业创新。首先,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次,尽快设立江西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专项基金,注重对提供配套科研服务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最后,主动探索市场化融资渠道,做大“资金池”来支持军工及其配套产业发展,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3.加快出台扶持政策营造科技投入外部环境。首先,要出台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以税收优惠抵扣研发经费。对科研人员适度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规划审批等部门要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加大对那些经济效益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市场转化力度,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共得,风险共担”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4.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各设区市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要加快创建以新技术研发为核心、体現地方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使各类创新主体构建起持久稳定的协同创新关系。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管理等关键环节为重点,着力推动军工企业和配套民营企业体制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军工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不断提升与军工企业配套的民营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企业要充分发挥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与其他主体开展多层次广泛深入合作,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树立长远战略眼光。企业在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主体合作过程中,要树立长远眼光,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广泛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最新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2.形成积极合作态度。作为最为敏锐的市场机遇发现者和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载体,企业要主动寻求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入股分红等形式,完善管理模式,让科研工作者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协同创新主体实现互利共赢。

3.提高创新研发能力。企业要有效吸引各类人才,组建强大的自主创新研发团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研发实力。在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军工企业尤其要发挥其独特作用:一是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要主动承担科技研发、市场开拓、风险规避等职能,获取最大化收益;二是积极推动建立协同创新体系,需要及时更新自身创新研发能力,并结合市场趋势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推动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技术体系。

4.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目前,江西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科研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民营企业投入较少,因此,民营企业尤其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内外经验表明,当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即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2%时,企业只能勉强生存,没有能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并投入生产,也无法有效开拓市场;只有超过5%,企业才能充分有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然而,江西省很多企业的投入力度往往还达不到5%。

(三)高校成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者

高校要立足于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使人才与市场无缝对接,加快培育和造就符合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

1.突破原先单一的教学科研模式。一是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二是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诸如平台共享、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社会化服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企业需要;四是与大中型军工企业和相关民营企业建立良好的人才对接机制,将相关人才直接输送到企业中去;五是鼓励科研人员创办技术产业经济实体,使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进行市场转化。

2.成立大学科技园或高科技产业园。要合理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发挥在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江西省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一些优势学科,比如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这些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科技产业园或高科技产业园,将其研发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走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路。

(四)科研院所成为产业转化的对接者

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提供者,是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源泉,要特别做好推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和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两项工作。

1.推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科研院所的关键任务是要努力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市场转化过程中,能够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还不到20%,大多数科研成果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为了更好推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科研院所可以联合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等联合建设产业园区,这既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同时也是将科研成果快速市场转化的捷径。

2.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江西省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科研院所要敢于突破原有功能定位,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发挥其科研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同时,还要为重点产业和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帮扶,做好技术服务与研发指导,尤其是要把高新技术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做好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领域系列产品的孵化、研发和创新工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朱亚飞.协同创新视角下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3]刘忠林.以军民融合推动新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8,(11).

[4]涂琼理.奏响军民融合恢弘乐章[N],江西日报,2018-8-22,(第4版).

[5]杨贵平.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J],中国军转民,2016,(8).

[6]乔玉婷等.新常态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4).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工商管理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江西省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