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霞
浙江舟山技师学院 316000
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青蛙和小鱼虽是同井相居,却有不同的生活态度,青蛙整天蹦蹦跳跳,不满足于只做“井底之蛙”,于是跃跃欲试要打破“坐井观天”。小鱼则不同,因为小鱼不想离开赖以生存的井水,虽说小鱼对青蛙的作为也有羡慕,但也只能作罢。于是青蛙独自离开水井,来到了陌生的外部世界开始新的探险。青蛙一到新天地觉得太新奇了,于是兴奋不已,不一会儿来到一片青翠草地,其间有头牛正享受着嫩绿的青草,青蛙很好奇地过去仔细地对牛观察了一番,心中想着回去后一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告诉小鱼,让它也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回到井中,青蛙向小鱼描述了自己的探险成果,介绍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主,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小鱼听着听着,于是在脑海里出现了“鱼牛”的形象——这就是欧洲流传的比较有名的“鱼牛”故事。
以上故事从小鱼的角度分析,是根据青蛙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见识和经验,建构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青蛙来说,小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自己所要表述的牛,至少可以说小鱼所认知的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只能称之为“鱼牛”,相应的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借以阐述其核心思想的“鱼牛现象”。“鱼牛现象”在人们的认知行为中常有发生,譬如某一事件的目击者(A)将自己在经验背景基础上所理解的这一事件以自己的方法和表达方式转述给了第二个人(B),B根据A的描述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略掉了一些自己的不理解,再填补一些信息源的空白点又转述给了第三个人(C),C又会用类似A和B的方法传给了第四个人(D)……这样以一传十,以十传百,越传越讹,结果离真相越来越远。这种认知行为中存在的“鱼牛现象”会使人们的建构认知发生偏离,那么我们就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鱼牛”故事所折射出的深刻寓意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会有哪些方面的启示,试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对小鱼学生来说,青蛙老师的讲述蕴含了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不足的部分已被小鱼原有见识和经验所弥补的同时,新信息本身也被同化而打上了鱼的烙印,因此在这样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下,如果让小虾和小蟹也成为听众,小虾学生就会建构“虾牛”,小蟹学生则会建构“蟹牛”。启示一:学习者对来自于外界事物和信息的接受是依赖于他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自主建构的。其次,故事中的小鱼可谓是坐井观天,可悲之处就在于小鱼离不开水井,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小范围到真实的生活中去体验和积累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青蛙老师的描述能够结合情境展示,那么小鱼学生对牛的认知建构就会是另一种情况了,至少更大程度上减少小鱼对牛的认知偏差。启示二:学习应该在现实情境中或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性学习环境中进行。还有,如果让小鱼、小虾、小蟹们同时成为青蛙老师的学生,而学生们不把各自的“鱼牛”、“虾牛”、“蟹牛”说出来或画出来进行交流和协商,那么青蛙老师就不会知道小鱼、小虾们的“各式牛”,小鱼、小虾们也不会知道彼此所认知的“各式牛”,那么这种错误的认知结果就此各自生成并产生后患。启示三: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涵交流和协作。总之,“鱼牛”故事的启示赋予人们学习和教育实践的深刻意义揭示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观点和主张,学习意义的获得,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是学习者从事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支持性条件,不仅包括具体的人、认知工具、环境布置、活动空间、社会环境等相对具体的因素,也包括心理空间、信息资源、教学模式、学习氛围、学习策略、人际关系、互动交流等因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建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多角度理解以及具体情境下广泛和灵活的迁移。
1.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要关注中职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意义对相关的新知识进行积极地处理(再构),是对相应的观点、技能、思维等的整合,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观点和主张对于教育改革意义深刻,尤其是对于中职生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如何有效关注中职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包括他们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兴趣爱好、情感基础、价值取向等。
首先,中职生一般都经历了中考这一关,切身体验了被淘汰或被入选这样人生早期经历的各种滋味,对很多学生来说,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在所难免。由于主观和客观多种原因,相当部分学生语言知识基础不够扎实,语言技能有待提高,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得的学习方法和养成的学习习惯存在不尽相同的问题和不足。其次,从所在职校中职生组成的群体分析,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不同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有的来自于文化底蕴较好的重点中学,有的来自城郊或较偏僻海岛的学校,也有来自其它省市的(本市外来人口流动较大),这样组成的一个学生群体当然他们原本的英语知识基础、语言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自然不尽相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感价值等也会受当地的风士人情、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影响而千差万别。
综合以上,在校中职生是一个各方面差异性较大的学生群体,只有从各方面多角度关注并了解中职生原有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才能以此为依据设计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以教学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English Book 2 Unit 1 Section C What Should I Do? 为例,是一篇阅读课文,本课知识技能目标:关于在校生学习、生活、交友的词汇、短语、习惯用语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包括学习和生活态度、交友观、审美观及相关的价值观。因此需要了解学生这些方面的原有语言知识基础和表达技能、相关的情感态度、交友观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在文本学习前设置一个话题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Do you like tomake friends? Who is your friend? How do you like hi m(her)?Why? 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friends? ect. 教师作为协助者和参与者迅速收集来自于学生方面的大量信息并作归类和记录让全班共享,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又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和生长点。
2.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为学生建构学习提供理想认知停靠点
“鱼牛”故事中的小鱼学生在受了青蛙老师的信息“灌输”之后,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见识,自行建构了“鱼牛”,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小鱼显然是不利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原有知识由于新知识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了新旧之间的冲突和双向相互作用从而引发观念的转变和结构重组,这与皮亚杰(J.Piaget 1896-1980)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学习者在特定学习环境下“同化”和“顺应”的学习机理是一致的。因而,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而要使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处于积极而良性的状态,达到真实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间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脱离情境聆听他人的经验介绍或受填鸭式的灌输而凭空想象。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情境是人们认知学习和具体行动的基础,因此,教学应该在真实情境或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性学习环境中进行,以支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设置情境性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中职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灵活运用:中职生由于专业的不同,所学的英语教材也是分门别类,种类较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并就所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和拓展;情境的设置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特长;情境的设置可以利用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题材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情境的设置还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当前或近段时间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或人物相关联,总之,情境的设置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如教学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English Book 1 Lesson 8 Fuwa,是一篇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五个吉祥物——福娃的阅读课文,进入阅读文本前,我们可以设置与课文内容关联的情境性学习环境,视频展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辉煌的场景,运动员矫健的身影,中国骄子奋力一搏的精彩画面,还有五个喜气洋洋的可爱福娃,让学生重温脑海中那些辉煌的记忆,同时纷纷加入讨论和发言:What are the 5 official mascots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5 mascots?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又为阅读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对于高一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English Book 1 Unit6Section C Travel in Bangkok 则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如在post reading阶段设置拓展性情境学习环境:利用纯图无字的实物宣传画随意性地穿插展示舟山和曼谷的有名景点和名胜古迹,让学生观看并说出景观名称和所在城市,并比较舟山和曼谷的旅游资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为内地游客推荐旅游项目,首选哪一个城市?为什么?
3.理想的学习环境需要交流和协作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由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由于知识基础和背景经验的差异,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而非统一标准的理解,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协作使理解和建构性学习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中,整个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而有效的交流方法和良好的沟通技能确保学习活动中协作交流的顺畅进行和目的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共同体成员的想法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知识技能基础总体较弱,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协商,合作学习,能使彼此充分暴露各自的认识和思维过程,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在对方的指导和帮助下及时调整和补充,使认知结构不断完善,也使彼此之间增进学习友情,进而推动语言学习环境不断良化。因而不同学习环境下的交流会话、协作学习对于中职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鱼牛”故事的启示揭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当然对于这个童话故事或称之为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释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建构主义认为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但是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学习、教育的观点和理论对当今相关领域的深刻影响和积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学习者对学习意义的获得不管是基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背景还是取决于具体情境性学习环境下的协作交流活动,最终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获得,教师则是学生构建学习的促帮者和引导者,但这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课题学习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不断掌握不同学习环境下与人沟通的技能,乐于交流,善于合作。另外教师善用鼓励性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在学生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及对任务成果作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创设民主、活跃、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建构学习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