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毕节日报社要闻部,贵州 毕节 551700)
“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突破,中国的新闻传播可以与世界任何媒体抗衡。李良荣教授的这句话,多次被人们引用和提及,这句引发了新闻工作者共鸣的观点,道出了做好时政新闻的重要性和难度。
党报如何做好时政新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再谈这一话题的必要性。
所谓时政新闻,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时政新闻事关国家大事,事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性不言而喻。时政新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不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如何认识时政新闻的传播与人民群众政治素养的关系,发挥时政新闻在提高民众政治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媒体尤其是党报深思和研究。
政治素养是指社会群体在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在公民个人意识上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三个方面。公民政治素养的养成,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结果与时政新闻大有关联。因为无论是放眼全球,还是聚焦国内,当今社会,多数民众获悉政治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媒体发布的信息,而政治信息的类别可归为时政新闻。
公民的政治素养,是社会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其意义不只是简单地提升公民对信息掌握、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还在于影响他们的思想认知和行为的作用。面对庞杂的信息、复杂的社会,公民如何选甄别、判断和理解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与媒体提供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密不可分,作为在众多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党报,理应担起社会责任,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好时政新闻,发挥其教育和引导功能,推动公民政治素养的提升。
通俗来讲,时政新闻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具体来讲,例如一个地方政府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出台了哪些政策,各级各部门是如何履行职能的,领导干部做了哪些事,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等,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这些事情,党委和政府希望让社会大众知晓,社会大众也有获取真实、权威信息的需求,时政新闻的传播恰好满足了政府和受众的双向需求。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的重要性决定,党报在做时政新闻时,做了还不够,而是做得好。
报道形式单一。对于党报来说,时政新闻是重要内容,各级媒体都十分重视。但很多党报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做得并不够好,首先表现为报道形式单一,写法程式化,报纸基本上就是纯文字,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就是复制报纸上的文字,再加上几张会场图和调研图,换了平台,但内容还是同样的内容。不同平台上的内容多重复,多个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亮点和看点,时间长了,时政新闻难免就陷入“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尴尬境地了,点击量不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内容重复且空洞。时政新闻的内容多是召开什么会议,某某领导到某地调研,某某领导在会上或者调研时强调,开会和调研本来是为了推动工作,隔三差五强调一下很有必要,但有些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天天都在报道这两件事,报道的内容多是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要求等干条条,而且强调和要求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空话、套话、大话,且说法都差不多,少有勾起人们兴趣的“干货”,比较空洞,很难别受众青睐。
语言不够接地气。时政新闻是严肃的,但这并不代表时政新闻的语言就生硬的、指令性的、说教式的,但现实是很多党媒在做时政新闻存在这样的问题,多数时政新闻看起来更像宣传稿,语言不接地气。其次,时政新闻稿件还存在重领导个人而轻其他,稿件采写不够深入细致,缺乏故事性和细节,多见人,而少见事等问题。
问题是存在的,但改变也一直在发生。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改变有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间,因此,深化认识,正视问题,分析原因,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显得,让时政新闻变得更好看、更吸引人,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值得探讨和研究。
“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早在2016年2月19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就为新闻舆论改革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创新。党报要做好时政新闻,也要创新。要创新,就要找到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才能真正推动改变。
就目前党报报道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原因,与媒体融合的程度、新闻从业人员能力等有关。因此,要做好时政新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弥补不足。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基于这样的现实,党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抓住机遇,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和转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优势互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充分挖掘时政新闻这座“富矿”,转换视角,找到新的角度和切入点,从细处着眼,转变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把司空见惯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等等时政新闻写细、写活,让受众喜闻乐见,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加大创新力度,丰富报道形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后,创新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借助多种平台和新的技术手段,改变过去时政新闻报道单一的平台和方式,转而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时政报道,让大家对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网民的政治情感。比如,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设置民众问政、民众有话说等时政专栏,有给予人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让大家有一个表达政治情感的平台和途径,同时加强平台与受众的互动,提升大家对时政新闻的好感。
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多维度呈现报道内容,已成为记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要强化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推动记者和编辑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能够从会议、领导活动、发布会等等常规活动中,发现新闻亮点,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写出更有可读性、趣味性的报道,吸引更多的关注。
结语:传统媒体要做好时政新闻,创新难度很大,创新空间很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做好时政新闻上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更多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果在主题立意、表现形式、作品质量、技术支撑、用户体验等方面实现突破,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