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战威
(河南省商水县广播电视台,河南 商水 466100)
麦克卢汉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创造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并行的生活空间:网络政务、网络医疗、网络经济……几乎所有现实生活中的内容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运行。据报道,我国近九成网民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网络新闻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新闻与用户的关系也越发紧密。在现实生活中起主导地位的新闻事业在遇到互联网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方向转型,新的网络媒体不断涌现。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有着更巨大的信息量、更高的传播时效、更广大的受众群体和更易统计的传播信息。
然而,网络的出现和繁荣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和挑战。商业时代的迅速发展在为网络新闻媒体提供新的传媒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新闻媒体的一些伦理问题。本文试对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网络新闻媒体伦理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改善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现状,逐渐完善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
网络新闻媒体在伦理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也是新闻的最基本要求。维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一个职业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理论上,网络新闻媒体并不参与事实的进程,而只是以新闻的形式将事实客观地呈现出来。但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增多以及新闻获得渠道的多样化,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媒体也逐渐开始“参与”事实的构造本身: 即以片面、主观的态度去面对事实本身,以想象和臆想代替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把新闻当成了交易物,不顾事实地硬写,制造出了假新闻”。网络新闻内容的失真是对新闻事业的根基性腐蚀,它不仅对网络新闻媒体自身的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同时也对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网络新闻媒体无视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规范,制造出大量的虚假新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危机。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导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权利和金钱进行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一些以劳务费、车马费等为形式的红包、礼金等,还包括一些盈利性赞助、娱乐活动,甚至包括解决自己及亲友的住房、装修、工作等方式。新闻媒体通过与单位或个人进行钱权交易,收取各种名目的好处费,从而故意对相关的新闻报导加以篡改、隐瞒、放大,以歪曲事实和颠倒黑白的方式损公利己,造成了严重的伦理危害。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媒体价值导向的偏差。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新闻媒体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道德与社会责任,而是与大众一道进行道德娱乐和堕落。娱乐成为时代的主流并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闻媒体不关注新闻的道德责任和价值导向,而只是一味追求新闻报道的轰动效应,并和大众一起“将娱乐进行到底”。新闻报道很少关注严肃的社会道德问题,而且缺乏人道主义关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外化形式”的社会舆论也不再承担价值导向的社会道德责任,而成了大众寻找娱乐和消遣的工具,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
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发展,形成了新闻传播媒体多元化格局。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由新闻单位网站,综合类非新闻单位网站,专业新闻网站以及个人新闻传播形式共同组成,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无疑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形式,使其更自由灵活。新闻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网络上关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无限增多,在这些增加的报道中,难免有鱼龙混杂的现象,即使是同一新闻事件,也会出现过分夸大、恶意诽谤现象,造成新闻事件报道失控的局面,使得网络新闻监管难度增加。而且,面对网络众多新闻传播主体的管理问题,无论是人力上还是物力上,投入都是巨大的。与传统单一新闻主体相比较,多元新闻主体传播形式更容易失控。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逐渐体现出主体的匿名性特点,开放地新闻传播权为个人提供了传播新闻的空间,为新闻主体提供多种形式如 QQ、博客、微博等进行新闻传播活动。鉴于网络的互动性,会使新闻以滚雪球的方式传递到网络的各个角落并得到网民的迅速回应,在网民自我需求的驱动下自主选择接收的新闻信息,同时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进行新闻评论或发表个人观点,改变了受众接收新闻的被动性。但同时,由于网络提供的匿名性,使得网民身份的新闻传播主体虚拟化,虽然对网民新闻传播行为起到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网民道德缺失等问题而引发新闻伦理失范的行为。
网络新闻传播兴起后诸多学者认为网络新闻传播中不再需要“把关人”,他们认为信息的高度开放使受众不分圈层性,均允许进入网络接收并进行网络信息传递。面对复杂地网络传播环境,“把关人”的缺失使得新闻传播取舍、过滤、整合过程得到简化,增加了不真实新闻进入网络误导受众的可能,造成了网络新闻环境混乱。
网络发展空间及发展速度,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时也推动了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网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网络发展速度不同步,网络发展迅速、涵盖面广泛,使得法律法规的制度很难制定,也出现制定法律法规但是无法保障实施的情况。鉴于网络有其特殊之处,如在网络上许多侵权作者都是匿名的,这种情况下要由谁来对侵权行为负责?
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观念偏差以及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低下是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首要原因。正所谓“目的决定道路”,没有正确的价值定位和伦理追求,就不会做出正确的伦理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错误地将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对立起来,从而使得新闻媒体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忽视了社会责任的伦理诉求。一些新闻工作者一味迎合、挑逗社会大众的非本真性心理和生理需求,将利润与社会责任对立起来,追求前者而忽视后者,从而导致网络伦理问题现象的大量出现。
网络媒体的伦理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其治理也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虽然从事网络新闻传播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多但真正的专业的“新闻人”还是少数,受过正规新闻教育的人也属于少数,这就导致了一些从业人员对新闻职业道德认知的模糊性,影响其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和把握。“通过对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新闻道德教育,可以使网络从业人员实现新闻自律、增强新闻道德意识,面对新闻热点时能够坚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考虑,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对网络新闻环境的净化发挥积极作用”。
治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现象最直接迅速的途径就是严格网络新闻发布的伦理审查程序,并加强相应的政府和社会的道德监督。新闻伦理审查程序是对于新闻发布的直接道德监管,需要认真对待。严格伦理审查程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行为。通过对虚假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新闻的伦理审查,可以让这些新闻无法进入到网络,从而降低伦理失范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次数。
鉴于当前的网络环境,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地网络道德空间,并且增加相关法律法规对网民的行为进行监督。相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必须比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更谨慎、更细致,尽量精确化,甚至到论坛、微博的管理及使用,越精确的提出法律条款就越有助于法律的实施,将法律的条款落到实处,而不是泛泛而谈。虽然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已经相继出台许多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鉴于网络发展的迅速,必须出台与网络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相对应的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