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 刘建邱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林草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彰武 123200;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高山台林场,辽宁 彰武 123200)
国有林场扶贫工作开展二十年来,彰武县国有林场紧紧围绕省、市、县扶贫工作部署精神,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彰武“绿色”生态屏障中,遵循了现代林业思想,加大了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和发展模式,在林业扶贫开发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渠道。国有林场扶贫工作的实施,不仅使林场生存与发展条件得到改善,更为林场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保障,国有森林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彰武县国有林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设了10余个扶贫项目,争取中央投资500万余元。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极大地改善了国有林场基本条件,增加了国有林场发展后劲,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主管局的领导下,5个国有林场场部容貌焕然一新,由原来的危旧办公房改建成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场院美化、绿化达到了标准,水、电、通讯设施齐全,网络办公。林场职工的危旧房改造项目,改善900多名职工的居住条件。同时林场的工区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造和完善,办公条件明显好转,促进了国有林场健康持续发展。
林场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职工的种植、养殖、运输、经商、苗木培育等产业,增强了单位经济实力,提高了职工收入。
国有林场按规定组织职工进行政治学习、业务能力的学习、科普示范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就业技能,为国有林场和职工拓宽收入来源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及省其它相关扶贫资金向国有林场扶持力度不够,国有林场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死角,林场地处辽西北生态脆弱区,扶贫项目大多是由林业部门自行投资。处于弱势群体的国有林场不能得到全社会扶贫项目的支持,应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自1998年以来,中央和省投入资金用于新时期贫困国有林场扶贫工作,对于需要发展的贫困国有林场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不足。目前国有林场工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工区的水、电、路、办公用房年久失修,部分工区生产办公条件恶劣,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由于存在有限的扶贫资金与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林场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由于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行为,林场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二是由于林场职工对组织实施的扶持项目责任感不强,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
目前,大部分国有林场得到的扶贫项目都是基础设施建设,而生产扶贫资金相对较少,产业扶贫资金不足,国有林场产业建设后劲不强。
通过20年的艰苦努力、国有林场扶贫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地方林业发展推动了林场职工的脱贫致富。下一步林场规划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原则,通过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旅游观光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带动职工致富,推动彰武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加快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步伐,使得森林覆被率明显提高,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林种结构更趋合理,树种比例更加协调,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0.5%以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以内,实现森林“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对现有林地进行修复改善,由原来的纯林向混交林、单层林向复层林、同龄林向异龄林、不稳定向稳定、景观单一向景观多样化等转变。
国有林场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结合林场自身特点推进改革,通过改革增加资源总量和经济总量,提高林场综合实力,增强林场职工收入。以加快林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使林场经济效益逐年好转,职工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全场职工人均收入有所增长。
以大地增绿,职工增收为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国有林场快速发展。以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动力,建立并完善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通过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旅游观光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实现林场在新时期林业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良的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