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蓓
(延安大学 政治与法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无论是拥有浩瀚历史的古代中国亦或是愈发强大现代的新时期,在中国这一片广袤的国土之上,占世界人口将近23%的中国人一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将中国民族聚合在一起,尤其是近代以来,国人们荣辱与共,共同抵御外侵,浴血奋战。究其原因,除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之外,还源自于被人民所拥护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到1949年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且直到今天,都在用更加强大的国力、人民满意美好的生活证明着科学领导之必要性。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是无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代表。”它“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而作为率先开始通过马列主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国家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情况与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在许多方面都极为相似。该政党在领导俄国民众进行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中,也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党派纷争、思想动摇、党群关系、经济建设问题等。
恩格斯曾指出要使无产阶级在重要关头取得胜利,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更需要先进政党的领导。因此,必须将无产阶级政党塑造为一个自觉地阶级政党。而自觉地阶级政党,就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民主,但同时也应该注重正确的集中和权威。马克思恩格斯率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为后来苏联以及我国处理党的一元化领导问题作了指导。同时,在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纲领问题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到“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要求无产阶级政党明确自身的性质、指导思想、目标以及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在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伊始,就要求该政党正确处理党的领导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从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由自发阶段上升到自觉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伟大的革命运动。”
列宁曾在《关于党的统一问题》一文中明确对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党的统一问题表示了欢迎。并提出了五点作为党统一的前提依据。其中,对于代表大会作用的问题,值得注意。列宁认为代表大会对于各自党组织的作用,应该是决定问题而非咨询问题的,简言之,就是各党组织应当绝对服从各代表大会所决定的问题,这就突出强调了整体的统一性,为最终党的统一,减少了诸多阻碍。
与此同时,列宁在《<工人论党内分裂>一书序言》中曾提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分裂问题,并十分明确的肯定了“一个工人”来信的要求即——制止分裂。并提出两点必须解决的问题,即:制定党员必须遵守的准则、合并党内一切平行的,相互竞争的机关部门和组织。基于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党派的问题,他一针见血的分析并指出了党内分裂的症结即是缺乏一个统一、健全、公平有效的基本组织原则,并认为这一原则是实现合并所不得不承认的。概括地讲,即:少数服从多数、党的最高机关为代表大会,所作决定应被执行、党的中央机关或各个中央机关的选举须在代表大会上以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党的一切出版物必须绝对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党中央及地方党组织、必须明确鉴定党员资格这一概念、在党章中应明确规定党内少数人的权利。列宁认为:“没有统一的领导中心,没有统一的中央机关报,党的真正统一是不可能的。”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对整个革命事业的影响极大,它指挥调度各方重要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进行较量斗争,一旦领导中心的统一受到威胁,即可直接威胁到革命的发展前景,更甚者可能致使革命夭亡,这些例子不论社会性质,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发生过。
俄国的农民运动也是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一段征程,革命农民委员会便是这些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社会民主工党对俄国当时农民运动是表示支持的,但前提是要防止农民运动胜利之后其性质的转变,“一旦变为反动的、反无产阶级的运动,我们就准备(现在立刻就准备)同它作斗争。”因此,在一开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提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问题,同时也在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决议里制定了两条举措,即:“肃清农民运动的革命民主主义内容中的任何反动成分”、“在一切场合和一切情况下独立组织农村无产阶级”。在具体领导问题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认识到对于农民运动领导组织的性质问题,因此,也明确提出了要组织自己的委员会,即社会民主工党的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包涵了社会中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人,明确了加入这一委员会的所有人的身份——社会民主党人。这样,便把农民运动发扬光大,将宣传工作深入到了社会各层。
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必然要涉及到党内民主的问题,斯大林就这一问题曾指出,党内民主是“提高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并加强党的统一,加强党内自觉的无产阶级纪律。”有力地反驳了“派别集团自由”这一妄图分裂党、瓦解党的队伍的主张。继而在党内事务领导问题方面,斯大林认为,必须同党内各种偏离列宁路线的思想倾向作斗争,否则将危害党的建设与发展,更使得阶级敌人的代理人逐步瓦解党。因此,为保证党的“钢铁般的统一和无产阶级的纪律,首先就必须埋葬托洛茨基主义的组织理论。”肃清托洛茨基主义更为紧迫。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曾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上分析了当前党内存在的第二种路线,即布哈林集团的路线,质疑并批评了该路线所倾向的右倾主义,维护了布尔什维克党长久以来坚持的革命的列宁路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到进驻延安之前,一直在探寻党的领导问题。党在领导革命的征途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各个根据地内、在军队领导亦或是带军打仗、甚至是党的宣传工作方面,都受到过多次考验与挑战,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早日取得抗战胜利的进程,阻碍了革命的顺利进行,因此,党中央通过一系列的智慧决策与部署,最终于1942年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必须实现一元化。这对于确保党中央领导权威至关重要,对于上传下达工作大大减少了人为阻碍,保障了领导革命的任务得以顺利进行。也体现了我党审时度势的能力与水平,更彰显了党逐渐走向成熟的魄力。
“我们过去的政权,是苏维埃制度,现在变成新的民主制度,但是我们必须要善于利用这种民主政治的形式,充以旧的苏维埃的内容,这才能发挥民主政治的作用,使它有利于我们,这才能保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才能给全国做民主政治的模范。”加强政权的建设,将“三三制”政权深入发展,在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同时,也确保了其他党派人员的权利,既夯实了政权建设的基础,也团结了各党派人士,加大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力度。
“中共十七年来斗争的历史,是为实现独立、自由幸福新中国而斗争的历史,所以,广大的中国人民,都拥护共产党,相信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当从人民群众中学习、总结了大量重要智慧与经验,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比如通过诉苦运动团结了部队中的战士,通过立功运动让战士们拥有了阶级认同,树立了为人民立功、做人民功臣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必然要求我党始终如一的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习前辈们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在新时期,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发扬光大。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负责的工作立场与态度。
党的一元化领导从未停止,自建党之初党的前辈们就对党自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97年风雨路,新时代的共产党党员也应该更加要求自己对党忠诚、提高党性修养。面对各种诱惑、大是大非,共产党党员都应该有极高的党性修养来监督自己与他人,使我们的党在新的时代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能够牢记毛泽东同志等党的前辈及习总书记的期望,防范曾经发生过的党性问题,强化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