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
(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河北 滦平 068250)
新课程改革倡导丰富教学形式,提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来养成探究问题的好习惯,以此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需要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的获得新的认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通常采取创设情境或展示材料的方式导入,比如对于“联合国”的认识,许多学生开始会认为是一个主权国家,当教师引导学生对联合国的成立宗旨、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进行展示后,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就明白了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国际组织”,学生在激烈的分析、探究中,其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我们一直在倡导开展“学进去 讲出来”的学习模式,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联系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合作研讨,互相听取观点、意见,比如“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有的同学认为加入联合国是无所谓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中国在联合国中没有发挥好自己的权利,学生在争辩、质疑中逐步获取有效的认识,达成共识,这对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增强其合作学习的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其应遵循的原则,并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要通过此活动来解决,无论从时间还是学生的精力角度考虑,都是无法实现也是没有必要的。探究问题的选择都是围绕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比如“联合国”这一节,联合国是什么样的组织?其组建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现在联合国已经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样不仅可以突显知识的重难点所在,又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将需要理解、难以理解的问题很好的解决。
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实践证明,在压抑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迥然不同,前者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后者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相当重要,尤其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探究需要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更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探究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研讨、辨析材料或问题来解决知识重难点,借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对所研讨的问题有一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思维的空间,在设计研讨问题时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在内,所以在每一章节的活动安排时,尽量避免直接以问题来呈现的方式,这样无论从学生的兴趣还是从研讨的参考资料角度来考虑,都有一定的残缺,多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组织开展辩论会的形式、创设情境教学的形式、联系热点来探讨问题的形式、丰富的图文呈现等形式,这些形式都乐于被学生接受,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讨研究问题,更能有效的激发其思维。学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在处理知识重点“辩证地看待大众传媒的作用”时,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组织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有关大众传媒的资料,按学生整理的资料将学生分为两个对抗方阵---正方观点: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极大满足了人们对视野之外的认知需求,对于人们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娱乐身心等作用不可限量。反方观点:大众传媒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导致很多低俗的文化,甚至封建思想、迷信活动的快速蔓延,让人们无所适从。这些理论观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他们积极呈现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把“双刃剑”这个角度来辩证分析,客观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曾经参加过诸多次教学研讨会,对于“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否有效开展”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多数认为过于流于形式,无实质性的成效。 “探究”顾明思议涵盖探讨研究之意,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设计时应考虑是否兼顾了探究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这样探究活动的真实有效性才凸显出来。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回顾前段时间的热点“苹果有毒”事件,以此来层层剖析劳动者的就业和维权问题。
回顾一:深受毒害的当事人不愿离开,引导学生探讨当事人的就业观存在哪些误区并提出劳动者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途径。回顾二:贾景川出院后公司未批准其休养三个月的请求。公司继续要求其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其病情更严重,引导学生探讨“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贾景川的什么权利?”---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回顾三:贾景川维权路可谓艰难,引导学生探讨:贾景川维权之路给我们哪些启示?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的合法途径。这样通过三个片段的回归将本课的知识重点环环相扣呈现出来,学生在有效的情境学习中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政治探究学习的开展在运用时应把握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让探究活动不走过场,不作秀,这样才能发挥其探究性学习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