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实质就是应试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虽然可以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但片面的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片面重视需要考试的学科,肢解课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会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完整。而核心素养又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研究。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能力和修养【1】。学生核心素养会在各个不同的学科当中形成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某一学科给学生带来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形成不同的学科素养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也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在小学语文中,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多个方面,大致可分为语文素养、语文情感、语文理解与语文应用【2】。首先,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情感。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技能,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文章,并积累一些基本素材,形成一定的文字语感。其次,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组织语言或者是写作。此外,学生应该通过一定的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应该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课程改革,新课改当中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自己当作课堂的“总导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新颖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思考并应用语文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很多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丰富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3】。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度,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也要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体会到教学的重要性;最后还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例如听课、教研等,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我们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设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精妙之处与我国汉字的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一些游戏教学法或者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或者情境之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讲《古诗两首》这一课时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古诗三百首》,然后在课堂中展开古诗接龙这个小游戏。教师先把游戏规则和学生讲清楚,将学生分为三组,由三组学生轮流出题,第一组的学生先提出一句古诗,然后另外两组学生进行古诗下一句或者上一句的抢答,没有答对的一组学生需要上讲台表演节目。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开展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当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注重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不注重将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像一个个碎片一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构建现代化语文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利用各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