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怀
(贵州省正安县杨兴中学,贵州 正安 563412)
引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但是在已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却没有获得该有的重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普遍功利心会相对较强,在教学中往往表现的比较急功近利,会过分看重考试成绩 。这就必然导致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对于实验教学会相对比较忽视,甚至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重点实验,也是以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会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而且这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而将小实验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改善当前“填鸭式”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的形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知识都相对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不小的难度,而如果能够将小实验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就能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观察物理反应的现象,并从中总结一定的物理规律,而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热情的调动是大有裨益的,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加强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多的发挥物理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1]。
初中物理小实验的开展,需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所以开展物理小实验就等同于在复习理论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效果。此外,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操作,也能使学生从中探索和总结出更好的学习策略,而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物理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注重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大脑的灵活运转,对实验的现象留心观察、反复验证,以此来确保初中物理实验的有序进行,而这也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发展。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枯燥性,所以导致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开展物理小实验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转变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例如,在对“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首先为学生演示一个有关光折射的小实验,如将一根笔插进一个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出现此种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对实验的现象展开思考和探讨。接下来,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新课导入,带领学生系统的探讨产生此种物理现象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不能一昧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要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例如,在对“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不同状态的物质、温度计、蒸馏器皿等实验器材,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观测在不同状态下同种物质的温度变化,并让学生对实验观测的结果进行相应纪录[2]。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加强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小实验除了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还可以作为作业布置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观察性作业。
例如,在对“凸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汽车后视镜加强观察,思考后视镜能够大范围成像的原因,并对观测的结果和研究的过程加以纪录。然后在下一堂物理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后视镜大范围成像的原因进行统一探讨,并总结出后视镜大范围成像是由于凸透镜成像原理这一结论[3]。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小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相应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时更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