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运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中心幼儿园,贵州 黔南 550100)
形式丰富、内容健康的游戏可帮助幼儿全身心发展。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游戏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玩乐,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各项教学内容同样可达到优质教学水平[1]。在玩乐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的发展,同时也可提升其学习兴趣,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基础[1]。本文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研究了引入游戏的重要性及措施。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对呆板的授课模式往往存在明显抵触情绪,但若可以游戏的形式让其在玩乐的过程中明白一些道理或知识,将明显提升其参与感与主动性,让游戏的趣味性引导幼儿一步步跟着教师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在学前阶段,单纯枯燥的知识传授会导致幼儿感到厌烦,反复的练习与说教会加剧抵触情绪。若能够让游戏潜移默化的在教学环节为幼儿带来创新的学习模式,可对其团结意识、合作能力等起到综合培养效果。有了快乐才有了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游戏之中,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然而然的提升参与积极性。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对每位幼儿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设计是否得当。在学前教育中各种各样的游戏需要更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上课期望以及心理特点。将游戏引入到教育环节之中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更容易发现幼儿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以便于在游戏环节对幼儿展开适当引导。例如一些幼儿性格相对孤僻,在游戏环节可更注重引导其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鼓励其大胆说出想法,提升交往中的自信心;而一些学生过于活泼,自制力不强,则可在游戏环节制定一些规则并强调规则的遵守,以此对其行为自制能力加以培养。另一方面,游戏的深入开展可让教师开发更多更具新颖性的游戏,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与个性,让幼儿在游戏中除了吸收知识外获取更多潜在能力与专项能力,帮助幼儿长远发展。
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在幼儿阶段不可实施,学前教育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记住某些知识、学会某些技能,还在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更强调思维层面的训练。虽说游戏过程中可能包含的知识比较片面,但游戏可让幼儿更乐于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之中,更愿意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合作竞争。在参与游戏时,其知识面将不断拓展,思维能力得到潜在锻炼,对幼儿思维的培养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最终目标。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身体及心智尚处于发育不成熟状态。在此阶段,幼儿学习所处的环境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其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环境直接关系到幼儿从中汲取知识的程度与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让幼儿获取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其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加快其知识学习速度,提升学习效果。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游戏情境的创设。对于学前阶段幼儿而言,学习情境可帮助其更容易融入到某一学习状态之中,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加快知识的接收,让幼儿更愿意积极学习,让学前教育成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有效阶段。
由于现如今不少幼儿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其小时候的玩伴大多为玩具,少数幼儿容易出现孤僻、封闭的心理状态,也有部分幼儿在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下养成了不合群、蛮横、娇气的性格,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上述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状态会在学前教育阶段有所体现,教师可针对性的制定游戏来对幼儿心理健康加以引导。学前教育阶段幼儿面临的同学数量较多,可适当开展合作竞争之类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提升交流能力、集体意识,并在竞争中突显集体荣誉感,让其接触到更复杂、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应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以及关爱他人意识。通过游戏让幼儿互帮互助,体会到尊重、分享、感恩、团队、合作等精神内涵,在心理暗示下让其以更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学前教育阶段除了对幼儿的心理层面及性格加以引导外,还需注重幼儿身体机能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其身体素质加以锻炼。除了心理、知识、智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可适当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身体力量、反应度、平衡感等,为其强健的身体打下基础。例如可通过带领幼儿玩过草地、爬雪山之类的游戏,利用障碍物进行跨跳训练、匍匐训练等,培养幼儿勇往直前、克服阻碍的品质。也可通过购置一些感统训练器具,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新颖的器材吸引幼儿参与。在游戏方案、形式、内容的制定上应强调创新性,长久不变的游戏形式会逐渐让幼儿失去兴趣。例如传统较常应用的老鹰抓小鸡游戏,虽说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但在新颖性上不足。教师可适当融入新的规则或加大难度,让小鸡也有获胜的机会,以此来提升幼儿参与兴趣,对其创新意识也可有所培养。
总之,在学前教育阶段,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强调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可让其童年更为绚丽,利用丰富的游戏活动让课堂更为充实,让寓教于乐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