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莲
(广东省乐昌市乐昌小学,广东 乐昌 512200)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后续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而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法,以学生肢体的动作为基础,通过肢体与节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律动可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老师在律动教学中也是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可以更谈成的交流,更容易获得小学生们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小学生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对于音乐的感知也不一样,其实音乐语言具有一定的自由和弹性,律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自由的发挥,更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音乐,增强小学生们的音乐信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让学生们动起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老师运用身体律动的方法,可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们用最好的学习状态,来更好的感受音乐和表达情感。老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鼓励学生们进行即兴表演,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们通过身体律动来展示自己,可以增加小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表演欲望。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受到音乐教师的关注。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体态律动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此情况下,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更好。例如,在教学《火车开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成长队,模拟火车开了的场景,同时也模仿火车开了的声音,引导学生通过拍手和跺脚等形式,展现该歌曲的节奏感。学生可以配合节拍,用心感受火车开出时的规律性和节奏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正,强化学生的节奏感意识。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肢体部位,参与音乐活动。在此情况下,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断增强,音乐素养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小学生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如果只让学生模仿,会束缚他们的想象和创新的能力。老师要给学生们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更投入自我,让他们跟随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身体的律动,尽情发挥和展现自己,保护好小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促进学生们创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可以在理解节奏的基础上,自己去编创动作,一个可以融入韵律中的肢体,用学生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相比音乐课上的拍手游戏,更具有价值和它的魅力。小学生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很多音乐知识不容易理解。如果运用身体律动的方法,可以使得比较抽象的音乐知识更形象生动,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知。快速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热情和活跃的感觉;中速的音乐,然人有豪放或者柔情的感觉;慢速的音乐让人感觉比较庄重、哀伤、沉痛、宏伟等。让学生在音乐的带领下,身体跟随感觉自由的律动有助于学生可以更深层的体会音乐想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主题,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就是教学生们单纯的学习唱歌,影响了小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热情,也容易限制小学生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在课堂中加入身体律动教学,补充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小学生们可以边玩边学,让小学生在美好的状态下培养了他们更多音乐创造力,也释放出他们更多的天赋。律动教学不是让课堂一直活跃,而是用身体的体态来表现音乐,律动教学是一种可以更好学习音乐的工具。音乐课堂要有动有静,让学生们可以感受音乐,还能够静下心来体味音乐的美感,让学生享受音乐对心灵的启迪。
在音乐教学中,在学生可以通过身体律动,有了自己更好的音乐感知力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舞蹈表情,促进学习的理解。比如学习《表情歌》时,可以让学生做出不同的表情:高兴、生气或者着急等,结合整首歌曲的基本旋律或情绪,引导学生在边歌边舞中把握主要内容。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老师还可以运用身体的舞蹈韵律,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使得学生的神经处于刺激兴奋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学生们身体的舞蹈律动,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感觉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无需老师过多解释,就可以让学生理解音乐主要表达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身体的舞蹈律动,可以让音乐教学更具魅力,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中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得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可以快速得到提高,有利于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要确保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的节奏训练,这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前提。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拓展小学音乐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肢体韵律感的训练,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