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稳
(寻甸县凤合镇初级中学,云南 寻甸 655215)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应用科学、有效的化学教学措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符合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由效果、时效和效益共同组成,由于当前存在多重因素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导致此时无法得到提升,对此广大教师必须要予以充分尊重。
在初中阶段增加化学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为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此方面认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客观基础,单凭传统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大纲直接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并未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此外还存在部分教师把教材上的拓展知识点也作为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内容太多太难的情况,如此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化学学科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当前存在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较为看重理论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相关理论,即便是这一理论知识点本身需要一定的实验操作来予以配合,其也是直接以口头或幻灯片展示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但却未能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由于其对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存在不利影响。
当前,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频率较高。但是存在一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过度依赖的情况,其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显示器和鼠标来操作,使得学生由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幻灯片的观众。尽管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对其进行不合理的滥用,也会让学生逐渐感到乏味,课堂教学效率逐渐下降。
目前依然存在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坚持照搬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认为教师只需要向学生全面讲解知识点,学生做到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不可忽略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出入,而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能够更好的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所以教师继续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势必会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产生影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教师的知识水平又会对其教学水平产生影响,所以学校方面及教师自身都需要合理采取措施,以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例如学校方面可以定期从校外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及相关讲座,并采取各项奖励措施促进教师的主动深造,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作为侧重实践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合理的应用实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得到显著提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实验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做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为学生穿插实验教学,以实验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溶液的形成》相关知识点讲解时候,该堂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书本上主要是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示实验操作,此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将分组实验和科学探究相结合,就可以把原本抽象的知识转变的更为直观,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此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且借助比较、综合以及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牢牢掌握溶液的组成、特征以及定义等相关知识,并且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要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确保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各个小组所设置的问题不同,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于回答较为精彩的小组,教师要予以表扬,如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的考试形式,使用考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成绩,对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合理改变这一单一的教学评价措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合理评价,从而充分激发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学期的起步阶段,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能够充分认识到此阶段的特殊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摸索创新,积极引进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并转变自己身的教学思想,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