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未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有些行业甚至在进行大调整。综艺传媒行业近几年也开始机制改动,主持人的地位从主角到配角,从配角再到幕后。由于真人秀节目观众对主持人的需求越来越小,甚至嘉宾可以代替主持人的存在,所以此类节目弱化主持人的情况更为严重,下面简单来谈当下“去主持人化”形式。
首先是有主持人的真人秀节目,如现在的相亲节目、情感交流节目等。这里主持人就起到沟通介绍的作用,因为往往这类节目嘉宾们都很陌生,不能快速进入主题导致拖沓节目进程。还有一类群体主持人的节目,利用群体主持会大大提高综艺的趣味性,每个主持人使节目环环相扣,而且每个人的分工各不相同。
其次是无主持人的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往往会有众多知名嘉宾,而导演直接作为节目的发令者。这样的节目会更有真人秀的感觉,撇弃传统剧本的限制,任由嘉宾的自由发挥。但也需要嘉宾之间配合,要求有能力把控节目进程顺利,观众也喜欢看到更真实的节目。
最后是“去主持人化”的真人秀节目,例如:《向往的生活》,这类节目是嘉宾在节目生活中遇到问题自己处理,更贴切于真实。黄磊作为固有嘉宾要解决参观嘉宾的需求,而渐渐形成了一种“去主持人化”形式。这需要嘉宾有极强地控场和随机应变能力,既控制节目的发展进程,又使每个环节紧扣,黄磊在这点上处理得恰到好处。
现今的“去主持人化”形式特征一方面是嘉宾自然融入节目,自然进行每个环节。当上一个节目进行快结束的时候,就需要有嘉宾提出下一话题,带动节目的发展。没有剧本的节目往往会发生很多未知情况,嘉宾此时就会发挥着和主持人一样的任务。在最后节目结束前,还需要总结内容,深化节目主题。
“去主持人化”的主持形式立足于节目本身,将主持人的角色内置节目之中,使其与节目情节融合更加紧密。如果嘉宾不够老练,不但起不到引导节目发展的作用,反而会被节目拖着走,丧失了主持人的主动性[1]。
面对现今“去主持人化”形式的现状,如果想提高主持人的地位,则需要彰显主持人的必要性。这就要求主持人自己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节目效果。在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渐渐处于同一地位上,对节目的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所以主持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全面展现主持人的魅力。此外现今主持人要把握自己语言的使用,找到自己的方向。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生活状况的担忧和关爱,以及对嘉宾的尊敬[2]。现今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向精简化靠拢,删减一些可有可无的岗位。“去主持人化”形式也是媒体传播行业未来的趋势,要想使主持人重新回到原来的地位,就需要观众对其存在的肯定。这就要求主持人不断地学习进步,一方面要学习更多主持技能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迎合观众口味,得到其对主持人的认同。
真人秀节目的重心往往都是在每一期嘉宾的身上,观众基本也是来看嘉宾的表演。所以就需要主持人学会退身让位,但也不能让自己丢失存在感。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频繁展示自我,往往就会让观众产生抵触心理。在每一期节目中,尽可能地为嘉宾创造更多展示才艺的时机,让嘉宾作为主角带动节目的正常进行。既满足观众的需求,又增加观众黏性,提高节目热度。在这些前提下,主持人也不能消极隐退,以免出现“去主持人化”的现象。为此,主持人在嘉宾面前应尽量弱化自身才艺技能,令观众多将注意力转移到嘉宾身上。在节目进程中,开场、中场衔接及结束总结部分正是主持人展现主持水平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在有效时间内良好展现自身,同时突出嘉宾重要性,是考验主持人能力功底的关键因素。
主持人之所以开始淡出观众视线,基本上是因为大部分主持人主持风格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让观众产生麻木感。所以新时期就需要主持人确立自己的主持风格,让观众重新审视主持人的定义,展现更多的节目价值。例如:《快乐大本营》中的谢娜,她古灵精怪的主持风格让观众深深地记住了她。无论是当红偶像天团,还是民间平凡艺人,她都不会与之产生距离感。由此看来,主持人如果想争取到更多观众的认同,就应该有自己的主持风格,让自己也向嘉宾靠拢,努力展现自我闪光点。在舞台上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早晚会被淘汰,程式化、套路化的节目内容也开始被观众所反感。观众更愿意看到台上主持人及嘉宾更亲切、真实的一面,呈现真人秀节目的灵魂所在。
真人秀节目不同于普通传统综艺节目,前者更具有电影的戏剧性,而且不同于电影的剧本发展。现今多数真人秀都开始向无剧本方向靠拢,导演给出主题,嘉宾围绕其展开推进节目进程。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存在价值就在慢慢丢失,所以当前局势还是很不利的。
结论:“去主持人化”的实施是现阶段真人秀节目的一次大胆创新实验,很有可能是未来节目的发展方向。近几年的节目案例也反映出它的优点与不足,这也是之后实践需要解决的。主持人也要意识到当前问题所在,把控节目本身,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