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之研究

2019-01-13 02:21:54邬大鹏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兰花花钢琴曲陕北

邬大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关健词:中国民歌;改编钢琴作品;欣赏和研究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就决定了我国民歌体裁的多样化和形式的丰富性。我国民歌的音乐形式大多短小精干,曲调灵活生动,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也就独具特色,善于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钢琴表现形式。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变之后,我国的钢琴作品逐步走向繁荣,呈现出创作风格的多元化特点,具有民族风格的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由于地域文化的特点,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趋势,并且逐渐占据了我国钢琴音乐的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民歌改编钢琴作品欣赏和研究,对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音乐价值和意义会有更高的理解和体会。

一、中国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中国的民歌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号子具有坚实、粗犷、豪放的特点。是人们在劳动中创作出民歌,这种民歌大多体现出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战胜艰难的气魄;山歌通常会给人以优美、悠扬的感觉,山歌的曲调高亢嘹亮、声音自由,山歌注重对情感的抒发;而小调,则明快、轻松,内容短小,是人们对日常生活感悟与体会的真切写照。给人以健康、明朗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宽广,地理和人文环境各具特色的国家,这也决定了中国民歌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和民族色彩,而由不同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也就相应带有一定的地区色彩和民族风格。比如由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便具有明显的陕北风格,因为陕北地区大多为高原地带,气候和土地条件等因素,难免使人产生一种悲怆和凄凉之情。这种情感体现在民歌中,就会留给人们深刻的地域色彩。在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时,作者应该透彻地了解到每首民歌的不同风格,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歌风格特点,进行改编创作。

民歌是人们精神文明的结晶,每一首民歌背后都会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而每一段故事带给人们的都是一份真挚情感。比如民歌《兰花花》就讲述了一段另人激愤的故事,中间流露出对兰花花的怜惜之情,所以在对《兰花花》进行改编时,必须先了解其故事背景,静静的体验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那么改编后的钢琴作品才能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二、陕北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传较广的具有陕北黄土高原独特气质的民歌,它可以说是陕北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风格。其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比较宽广,旋律起伏较大。采用陕北民歌为主题素材,进行改编的钢琴曲也具有这一特征。因为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最为人们所熟悉,所以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也能够广泛的流传,而且在教学中也会常常用到,比如常被演奏的《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等民歌。由我国著名音乐家王建中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及由著名作曲家汪立三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经常会用到。通过对此类陕北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欣赏,能够使我们深切的感觉到陕北文化以及陕北地区的民族特色,使那种浓郁的陕北风情呼之欲出。

对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欣赏时,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其强大的模仿能力和特点。比如在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在引子部分,就运用了多种装饰音来模仿民歌中笛子的颤音、打音、滑音等音色效果。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极其悠扬、舒展的音色,也可以体会到那种高亢而明亮的信天游曲风,使听者的内心呈现出黄土高原那种广阔无际、宽厚辽远的地域特征,快速的将听者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去,这也为钢琴作品的开篇做好了铺垫。在引子部分,开始的二分音符以中弱的力度弹奏出来,接着左右手再连秦出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节奏由慢逐步变快,到第五小节四分音符时,速度又开始变慢。紧接着又出现一段长颤音,然后是富有弹性的高八度F音。听者会被乐曲不知不觉的带入到信天游那种嘹亮而高亢的曲调当中;而在欣赏汪立三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时,其单调和节奏又展现出了陕北民歌那种特有的唱腔风格。《兰花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陕北信天游民歌,其曲调高亢而悠远,粗犷中又不乏柔美、节奏平缓而自由,充满了地域特点。由汪立三先生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其三部曲式结构形式的自由变奏风格,能够强烈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在第一部分的1至8小节中,钢琴在次高音区域逐渐的弹奏出信天游的调式,使听众生动地联想到了兰花花那种清纯与甜美的形象。紧接着这种信天游的唱腔,又出现在第一变奏的右手和第二变秦的低声部左手上,使唱腔的模仿更加生动。加上在信天游的演绎过程中,不受曲调限制,不同的演奏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演绎风情。从而使其节奏变化自由、可快可慢,将信天游的唱腔特点完美的呈现出来。

三、山东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

山东民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音乐,也是齐鲁大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真实反映。山东地区有很多经典的民歌广为流传,成为民歌独有的魅力所在。厚重的齐鲁文化使得山东的民歌,更具有北方音乐的特征。比如由沂蒙小调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变奏曲》,是根据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主题音调改编而成的抒情钢琴曲。它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无标题音乐作品,同时也是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音乐创作的经曲之作。而这一阶段也是中国钢琴音乐的繁盛时期,很多的钢琴作品都采用了一些西方创作手法,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但具备了西方乐派的特征,也充分展现了山东地区的文化风格特色。而西方乐器与民间音乐的完美融合,对我国音乐事业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山东民歌改编钢琴作品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山东风俗组曲》,其中崔世光的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主要包括了六个小曲,有乡土小调、对花、南飞雁、诙谐曲、细雨以及花鼓组成。这此类钢琴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传统民间小调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山东风俗组曲》具有西方钢琴作品的三部性结构特征,其中又贯穿着我国传统民歌的自由结构体系。这六首钢琴曲对三部性结构使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部性结构再现结构,比如,其中的《乡土小调》的第三部就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某些调试。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听者会不自主的联想到山东民间的那种淳朴、浓郁的乡间特色,作品中充满了乡土气息,那种鸟语花香、人民忙碌的场景仿佛近在眼前。另一种就是不再现三部性结构,比如《对花》就属于这种结构形式,但三部的调试布局却比特别。通过对《对花》的欣赏,我们不但能够听出原有的音乐风格,还能重新的体会到一种明快、欢乐的音乐情绪,使人内心充满激动、兴奋的小情绪。在对刘庄的《变奏曲》欣赏时,其中各种织体的相互交融,使钢琴的技巧灵活性得到体现。第一组的开头,主题清新自然、曲调悠扬,将沂蒙册的自然景色生动的展现出来。作品中每一变秦都各具特色,别具一格,但又相互呼应、紧密结合,对其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音乐、感触自然的美好过程。

四、新疆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

新疆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著名的歌舞繁盛之乡,新疆地域辽阔,到处都飘扬着美妙的音乐。新疆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特征和音乐特质。由郭志鸿改编新疆民歌体裁的钢琴作品《新疆舞曲》、《伊犁民歌二首》等,都具有典型的新疆民族风格。《新疆舞曲》是郭志鸿在1958年的作品,它以哈萨克族的民歌《加尔加尔》为创作原型,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并在音乐调式、句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编排。进而形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钢琴作品。

《新疆舞曲》是复三部结构形式,按照西方的大小调体系创作而成,但在创作手法上仍然运用了我国一些民族音乐的风格。《新疆舞曲》主题的每一次陈述,都进行了精心的修饰和变化。在第二部分的两个乐段也是按照主题进行展开,这就有了一种变奏曲的特质。第一部的三个乐段当中,每一次右手的旋律变化都能够体现在音区和调式上,但整个音型却没有变化,其中伴奏织体的灵活变化,会让人产生特别新鲜的感觉。在第11~18小节中,其弱拍上加重音的和弦,也充分体现出了新疆民歌所特有的形式。第二部分,虽然在速度和力度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旋律与曲调仍然保持着主题的风格。那种由远及近的听觉体会,就如同嫚妙的舞步声,款款而致。到了第三部分急板的运用,仿佛舞者的舞步正在欢快的提速,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而有力的终止和弦,将舞曲终结在了热烈和雄壮的音响当中。欣赏这部钢琴曲时,会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想尽情跳舞的热情,这也恰是新疆民歌的特点所在。

五、结论

在民歌改编钢琴作品中,对于原民歌的了解非常重要。无论是对原民歌的述事背景、情感特征,还是对原民歌的体裁、风格等,都应该进行深入的了解,这不但会加深作者的情感体会,也会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情感发挥更加极致。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民族,而民歌这种简朴的艺术体裁与各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文化方言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将民歌改编为钢琴曲是十分常见的。例如,门德尔松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德国、意大利等国民歌;肖邦的玛祖卡、波兰舞曲取材于波兰的民间音乐等等。我国的作曲家们也在不断地创作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如《蓝花花》《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云南民歌五首》等,在中国钢琴曲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个民族都有着富于地方色彩和其鲜明个性的歌曲,这些民歌源于生活、形象生动,为钢琴改编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权吉浩创作的朝鲜族风格的《长短组合》、李世相创作的《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等等。作曲家们吸收运用民间音乐的曲调、节奏、音色等方面,经过加工,既发挥了钢琴的特性,又保留了浓厚的民族风格。

猜你喜欢
兰花花钢琴曲陕北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3:44
兰花花新传
我的大陕北
夜的钢琴曲(六)
琴童(2018年10期)2018-12-26 12:31:56
党建地图·陕北
当代陕西(2018年16期)2018-09-13 11:06:04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02
《陕北的婆娘陕北的汉》
艺术评鉴(2016年10期)2016-05-30 10:48:04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琴童(2016年4期)2016-05-14 10:58:54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兰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