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巧妙设疑

2019-01-13 16:44杨会茹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创设教材改革

杨会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遂城中学,河北 保定 072550)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设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激情与欲望,促使学生积极而又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巧妙设疑进行导与学,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浅见,以供同行参鉴。

一、创设情境,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好奇心,让学生进入到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教材特点,以“设疑——析疑——解疑”的思维为训练方式,有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课堂气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意境境,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疑到思,快速进入学习。例如,在教学《美国内战》时,笔者设疑:“1982年,美国政府举行了一次民意测试,要求在历届的总统中选出一位最为著名的总统,名列前茅的竟是平民出身的林肯。那么,林肯凭借什么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寻求答案,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冲突,巧设疑问,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学生认知结构,准确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从正面叙述相关知识的关键点与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引导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顺利进入注意力集中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美国的领土扩张》时,单纯按教材语言陈述味同嚼蜡,但如果从美国国旗入手,设问:“为什么美国国旗会由13条纹和50颗星组成?”即可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关于星条数量变化的分析探讨中,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掌握了美国版图的形成史。

三、巧问善问,让学生受到启发,激活学生思维

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使学生产生迫切希望解决的心理,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必须有针对性,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教师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问在学生有疑处,巧问善诱让学生去思考,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可问:“太平天国在达到全盛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有资料明证: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除了一次乘坐64人的大轿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外,11年中从未迈出过宫门一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学生就会希望尽快学习下面的内容,从而激活思维。

四、逐层深入,设置疑问,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些历史知识点貌似简单,但实质上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开发因素。教师应从中深入挖掘那些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激活其思维,使之产生疑问,并调动其积极性,这就如投石击水,能在学生思维的海洋里,激起层层涟漪。例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可启发学生思考:“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什么改革?它为何会失败?试比较这两次改革的异同。”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支持改革的群众基础是否形成,而这又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历史辩证关系。

五、课末留下疑问,为下次教学做充分准备

在课尾的高潮中留下疑问,如同高明的评书演员一样,环环相扣,使学生自然生出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冲动。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下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急于知晓的心理,意犹未尽。设疑不失为课堂结尾的一种好方式,它能使课堂词虽尽,而意无穷。教师应在课堂将结束时,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既使新旧知识有机紧密关联,又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为下次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如学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后,可设疑:“在国民党的疯狂屠杀下,大批共产党员倒在了血泊之中,但他们是否永远倒下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六、设疑进行导与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设疑进行导与学,无疑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其艺术性非常强,如果设而不当、导而无法,往往会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在其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相机而行,切忌满堂问,要分清主次,问到点子上,而且次数要适当。二是要启发诱导,切忌教师包办,损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阻碍其求异性思维的发展。三是切忌平淡无味或一泻千里,平淡无味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一泻千里会让学生进入疲惫状态;提问激发求知欲,又要富有新意。四是要难易适度,切忌偏难偏易。五是要气氛融洽,切忌批评责难。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科学选取设疑的素材,地把握时机,以尽可能地增强其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改革。

猜你喜欢
创设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改革之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