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叶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一中学,宁夏 盐池 751500)
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提升教学效率是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来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家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发展,并努力使学生在三个领域中协调发展:“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的引导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观念落后。尤其是在化学课堂中,重理论轻应用。在学生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重视教多少忽视了学生学到多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中处于教师讲授,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度差,课堂气氛差。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较差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一个问题,对教学有效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往往都是为应付考试进行学习,在实际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比较低,未能够与教师教学进行积极配合,有些学生甚至存在厌学情绪,这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内容、策略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其科学合理性,不能含糊不清。例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设置目标为“通过实验和实验分析,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可见此目标中,实验由谁去做?什么程度为掌握?这些目标都不清晰,所以,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是要有明确并且容易理解的行为动词,有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兼顾学习过程以及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为能够使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得以较好实现,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应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以往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选择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课堂导入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相关是数学故事,或者列举实际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应用,从而引发学生兴趣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将新课程引入,使学生更加有兴趣进行新知识学习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更好的基础,提供较好的保障。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互动加强重视,并且与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对学生实际情况及需求更好了解,从而也就能够对学生更好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这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有利。另外,教师应当改变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不但能够使教学有效性提升,还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为学生更好发展奠定更理想的支持。
化学教材是化学知识的载体,但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之初,要充分的理解教材知识,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等形式,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在开展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合理的问题环境,并结合生活设置引导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获取知识,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