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毛弟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对于教育部门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另外,教育部门对于全国各大学校的教育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教育部门希望学校有关部门能够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尽量有所创新,能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质的提升,学生也能因此学习轻松起来,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当然,选择合适的体育教育方法,同样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所以,高校也同样要求体育教师提供成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此改变如今体育教育的尴尬局面。
近些年来,随着体育教育被动局面的逐渐改善。体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并逐渐尝试改变一些传统的的体育教育方法。但这还远远不够,有些学校虽然日日打着改变体育教育现状的口号,却没有实在地行动起来。换句话说,这些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改革仅仅停留在口号。可以说,现在的的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达标的,尤其是一些高中生和大学生,他们白天学习,晚上还要做作业,平日里还严重缺乏运动。这样的情况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完全达不到社会的基本标准。这样的现状可以说是和目前学校的体育教育达不到国家的标准造成的。另外,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天两天了,从这些学校办校以来,他们就是极为不重视体育教育。所以说,改革体育教育刻不容缓,学校急需一些好的体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一直以来,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所接触的教材内容大多都是相似的,教材中一直围绕着球类、田径、武术等体育运动展开。这些传统的体育运动反复地出现在学生的教材中,学生也反复地接触这些体育运动。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对这些运动有了厌倦之意。另外,即使教育部门在体育内容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是大部分学校却没有将这些新内容加入体育课程中,他们依旧沿用一些传统的体育课程。这些传统的课程都比较简单枯燥,学生们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制心理。
体育课相比较于别的学科来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的学科,学生的主动性将会影响整个体育教育的效率。但是,现在的体育课大多都比较死板,如此一来,学生便丧失了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这种以学生主动性为主导的学科也丧失了其意义。死板的体育课极大地压制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体育教育学习中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重视学生关于体育技术的学习,他们往往会在课堂开始时就着重讲解关于体育的技术问题。这种讲解一般情况下会占用一节课一大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才会交给学生去自主练习。然而,这种自主练习只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的时候没有学懂或者没有听讲就不会,但是教师并没有在一旁教导他们,教师往往在教完技术后就不管学生了。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没有学会技术,而且时间一长会对体育产生厌恶的情感。所以说,这种教学过程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主动性。
一般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还保留着像高中一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大多枯燥且繁琐。因此,这种教学形式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青睐。所以说,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上,体育教师需要像大学中讲授专业课一般规范,体育课所需要的教学环节是缺一不可的。也就是说,在教学组织形式中,除了教,还要引入练。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一定要注意体育课堂的灵活性。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一般作为学生衡量自己体育能力的评判标准,很多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学校参加这个测试。大多数的学校都把这个测试当成了评判学生的标准。虽然说,这个测试在学生体育能力的测试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分地依靠这个测试导致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目标偏移。学校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培养都有所偏差。
体育教学应该进一步地向人文体育靠近。也就是说,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念应该从技术传授为主转为以健康第一为主。这种人文体育观与传统的体育观不同,人文体育观更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另外,学校需要着重对一些体育文化的宣传,定期给学生开一些关于体育的讲座,举办体育知识竞赛等。学校体育必须要给学生深入贯彻健康体育的思想,加强学生关于体育文化知识的掌握。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学生关于情商的发掘,身心健康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教育学习中能做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好的体育教学方法其选择的教学内容必定是合理的。其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在培养高素质知识人才时,适当提供一些问题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还需要符合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质,这样一来学生则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体育课的核心,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并且让体育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任务。并且,每一位学生都应该选择一种体育活动来锻炼,将其培养成他们的体育技能,并成为他们健身的方式。让体育能够真正地融入生活。
可以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要想带动学生们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在其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之前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不能带动体育学习的氛围,相反会压制住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热情。所以说,学校要想做到体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必须首当其冲地改变当前的教学形式,改变教学形式,教学的效率则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最好要灵活多变,正如当前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体育选课逐渐地变成选修制,学生们可以不用再听从学校统一的安排,而是可以自己通过在网上选课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就是其教学形式多样化的体现。另外,学生学习的体育课程也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武术、乒乓球等几类课程,现在学生的选择也逐渐多了起来,近些年来,学生可选择的体育课程除了之前的几类,还新增加了舞蹈、轮滑、游泳等几项受欢迎的体育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可选择的课程变多,且其感兴趣的课程也有所增加,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是逐渐提高。
很多学校都会制定一些相关的要求作为评判学生体育素养的标准。学校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掌握程度。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可以作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标准,其能帮助考核学生的体能、运动素质。另外,其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考核也有一定的帮助。从一定层面来说,学校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还包括根据他们的体态和习惯来判断他们对于体育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总而言之,其能对学生总体的体育素养做出一个标准的评价。其评价内容通常包括对大学生终身体育基础起重要作用的态度、兴趣、习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评判学生体育素养时一定要将隐性指标和显性指标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起到考核作用。
无论是针对体育教育还是其他的教育,学校以及教师都必须尽自己所能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新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这一门课程,其也能帮助教师减轻授课负担。所以,在体育教育创新方法的研究上,需要体育教师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尽其所能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