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娟
(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中学,河北 霸州 065700)
情境化课堂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以及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自身代入到情境之中进行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为学生构建情境化课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去跟随教师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反之,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受到影响,情境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一个好的情境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教学充满好奇与期待,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趣味性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学习《人人遵守秩序》时,教师可以进行情境的构建,小王一直是一个不喜欢遵守规则的人,在学校他不喜欢教师,和教师顶嘴,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扰乱课堂秩序,在公共汽车上,他旁若无人,拿着手机开着外放听歌,在图书馆,他也与同学交头接耳,品头论足,影响图书馆内学生们阅读图书,这一天,他又在图书馆开着外放听歌,这次,却遇到了好几位学生站出来制止他,并请来了图书馆的管理员,将他请出了图书馆,他终于意识到了不遵守秩序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用带有故事性的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萌发出对教学内容的期待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参与到学习之中,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知道遵守秩序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一部分,也是最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是难以引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学情境产生一种亲切感与熟悉感,使得教师能够更加轻易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学习到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构建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两代人对于网络的观念进行情境的创设,在家中,爷爷奶奶在学习如何使用网络,在孙子的教导下尝试着给朋友打视频电话,他们认为网络是个神奇的东西,改变了这个世界,在网络没有普及之前,人们想要见到对面就只能约定好地点一起约会,而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够面对面和朋友亲人通话,孙子却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的,网络一直都是这样的。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共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知识,认识到网络的到来所带来的变化,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网络,从而促进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学生往往会主动地探究周围的事物并进行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构建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善用法律》时,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构建,小明是一名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在有一天刚刚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走路回家,却在半路上被小偷偷走了钱包,这时小偷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小明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满脸愤怒地回到家中,过来几天叫了几个朋友蹲守在路边,发现了偷东西的小偷,将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这时小明的做法是对的吗?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课堂的构建方法有很多种,善用这些情境,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情境的构建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构建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