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美文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中学,湖南 郴州 424400)
高中音乐鉴赏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这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高中音乐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所以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就要深入分析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喜好将其合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音乐内涵和魅力的深入理解。从而体现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打造学生的艺术人生。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要想鉴赏音乐,学生首先要具备音乐感知这一核心素养。而所谓音乐感知,就是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以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但由于音乐教育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导致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较为薄弱。为此,教师可以实施对比教学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即将不同风格或者不同表现形式的两种音乐进行对比,在对比之中凸显每种音乐的特征。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优美与壮美》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给学生感知音乐提供助力,我便采取对比教学。首先我给学生播放歌曲《彩云追月》,让学生认真阅读歌词,感受音乐节奏和情绪。接着我再为学生播放歌曲《国际歌》。通过这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的对比,它们各自的特点便显露无疑。之后我便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以及对歌词的分析,阐述这两首歌曲各自的特点。这时学生便大致描述出《彩云追月》这首歌节奏平稳、速度舒缓、情感细腻等特点,同时也体会到《国际歌》的庄严和雄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并逐渐锻炼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需要表现的艺术,在表现之中人们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美的感受,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是高中美术的重要目标。而音乐表现具体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羞于表现自我,在课堂中往往不会主动投入到音乐表演中,从而阻碍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考虑到情境教学法对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组织活动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精彩的音乐情境。以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有效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松花江上》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演唱歌曲的积极性,我便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首先我借助多媒体以图文的形式展现这首歌曲中描述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日本对我国东北三省同胞的残害。当学生看到祖国大地上尸横遍野的惨状时,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接着我便为学生播放《送花江上》的歌剧,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下深化对这首歌的理解。最后,我引领学生齐唱这首歌。有了前面情境的渲染,学生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歌曲演唱环节,并在此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说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精彩的音乐情境,是锻炼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方法。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但是,不同的地域和语境必定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必定为音乐注入不同的内涵,而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入理解音乐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内容拓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体裁、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与文化的差异相联系。从而有效发展学生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
例如:在学习《无锡景》这一课时,我先通过这首歌为学生介绍南方民歌的特点,然后引出家喻户晓的歌曲《茉莉花》。在介绍这首歌时,我为学生拓展东北版的《茉莉花》的演唱音频。这时学生便会意识到南北音乐的不同风格,于是我便让学生思考:“同一首歌在两个地域的演唱方式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便从地理环境、地方方言、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念等文化因素来分析南北民歌的差异。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并将音乐与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是各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合理渗透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