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互联网思政创新发展的路径

2019-01-13 02:21:54齐敬席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文化

齐敬席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新时代互联网思政有助于在网络虚拟环境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同时也成为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互联网思政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互联网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大学生互联网思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认知方面,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思政存在不重视的思想。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渠道多样,思想多元,思政教育者主体权威性被弱化,时常导致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情感方面,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容易引发学生们受到网络不良信息误导。网络思政时常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影响,网上散布的不当言论常影响思政教育。态度方面,网络上出现的很多负面报道、现实中诸多的不公正问题等都影响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态度认同。

二、文化自信有助于促进互联网思政

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具有文化自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作为更基础、更深厚的力量,有助于激发互联网思政学习动机。

(一)文化自信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促进认知教育

文化自信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其深层次本质彰显了价值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自信的源泉,文化自信有助于夯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进而促进思政教育。通过思政教育来实施文化领导权,更好地借助互联网思政夺取网络文化领导权。

(二)文化自信有助于加大宣传引领,实现情感关联

文化自信有助于互联网思政加大正面宣传、积极引导,让学生们认识到国内外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与自身密切相关。文化自信有利于打造有中国风格的互联网思想政治。

文化自信有助于熔铸中国特色网络思政体系,传播中国核心价值。文化自信有助于互联网思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革命文化等文化、观念,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打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思想政治体系。同时,文化自信促进互联网思政能理直气壮宣传,避免盲目崇拜西方话语陷阱,抵制非马克思主义倾向。

(三)文化自信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涵育教育自信

文化自信有助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氛围,在各种冲突中维持正向领导权,有益于在互联网思政工作中维护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前互联网思政的文化领导权。从国际来看,文化自信有助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冲击。

三、文化自信促进互联网思政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互联网思政通过资源创新优化,引起学生关注

互联网思政紧跟网络技术革新和创新,提升思政信息采集、传播、利用能力。通过互联网思政资源创新改革来提升网络思政话语权,构筑思想安全屏障,加快建设主流意识防控体系,多措并举确保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导权。

互联网思政要创新方法,增强文化自信渗透性和交叉性:互联网思政的对象很多是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应关注他们、研究心理、找到兴趣点, 采取喜闻乐见宣传,更好地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例如,运用幽默生动的图片、电影、漫画、微视频等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互联网思政要创新步骤,通过网络将互联网思政向前延伸招生宣传和发放录取通知,从发招生宣传时就加入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思政教育元素。比如,在录取通知书发放的同时,能够通过漫画、二维码扫描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校风校训、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案例,帮助准大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便能接受网络思政教育。

(二)互联网思政通过协调互动,增强关联效果

互联网思政树立文化共识,借助网络开展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互动,更好地利用手机等开展思政教育。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保证思政调研的匿名性,平等性,便捷性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互联网思政统一战线,实现互相促进。在筑牢学校思政防线的同时,积极向家庭防线延伸。

(三)互联网思政通过营造氛围,涵育思想自信

互联网思政要借助互联网营造思政良好氛围,不断巩固红色阵地,坚决抵御黑色影响。互联网思政可以帮助营造绿色和谐向上网络文化,来创造一种人人都能够积极向上的氛围。绿色和谐向上能起到价值导向作用,学生们在绿色和谐互联网络上能明辨是非,弃恶扬善,并逐步形成社会责任和担当。互联网思政能够通过文化自信的网络案例传递给学生们,使学生们都能从日常小事中能够拥有树立并保持充分的文化自信,并且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定力,在将来人生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互联网思政通过开放互动,强化满意体验

互联网思政通过开放互动,发挥学生主动性、身边榜样来强化学生满意体验,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争做先进榜样,增强网络思政的感染力。

互联网思政通过新媒体随时发布信息,实现互动共享来促进榜样传播。互联网思政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提升思想宣传能力,通过解疑释惑等来实现互动。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开放发展,不断补充新的接地气案例,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随时发布、及时更新、广泛共享。不仅保证信息共享到人,还应注重互动,鼓励学生们通过互动、点赞、回复等及时,确保信息能够传播到每位同学。互联网思政要善于在新兴媒体中发声,将自己想法和正向观点及时发表出来,帮同学解疑释惑、指点迷津,带动周围更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生间通过各种信息的共享促进学生在班级或年级等一定团体不仅共享资源还能共享心理感受,体验看透本质的满意,分享运用真理的快乐。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